如果是劉虞的弟弟,劉和就是稱呼仲父。
簡單說,就是如果趙風同意,以後趙風就完全可以把劉和,培養成幽州牧。
而且劉和還需要言聽計從。
因為從輩分上來說,劉和只是趙風的侄子輩。
雖然這個侄子,年齡比趙風還大。
但對於漢代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別說漢代了,就連後世,因為輩分問題,有一個比自己大的侄子,也是大有人在的,只是相對來說,比較難遇到罷了。
不過劉和雖然不要臉,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比較劉和需要尋求外力,來幫助他。
而且,這必然是劉虞的舊部,給劉和出的主意。
話說回來,為了尋求類似的幫助,別說認叔父了,認個義父,也不算奇怪。
比如大名鼎鼎的呂布,就認了兩個義父。
還有,趙風有映像,袁術也想收孫策為義子,只是孫策沒答應罷了。
要知道,這年代的義子,可不只是名義上的認個兒子。
義子也要入宗族族譜的,而且義子也擁有繼承權。
當然,這個需要雙方同意,不是你願意認,對方就願意收的。
而認叔父,就沒太多講究了。
一般只要與父輩關系特別好,都可以叫叔父。
另外,叔父之稱,可以當做名義上的稱呼,也可以給予實際的好處。
不過漢人重名義,只要同意,一般都會給予實際的幫助。
趙風思考良久,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同意。
畢竟這事來的太突然,讓趙風有點措手不及。
如果同意,那麼劉和以後就是自己的侄子。
而透過此舉,也可以告訴其他諸侯,趙風與劉虞的關系,那是相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