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匈奴騎兵摔下來後,也必然會被鐵蒺藜給紮死。
騎兵在沖擊的時候,如果前面有一匹戰馬倒地,瞬間會連累好幾騎騎兵一起倒地。
因為這也需要一點反應的時間。
趙風這邊剛一分散。
臨時刺史府,便燃起了大火。
因為臨時刺史府中,還有一些物資,和不少的糧食。
趙風可不想白白便宜匈奴人。
這次作戰,趙風也沒打算一把火,把匈奴十餘萬騎兵,都給焚燒掉。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其他不談,就光憑西城門沒人堵門一條,這些匈奴騎兵,也會跑出去很多。
趙風的打算,只是利用匈奴人,對於茲氏的規劃不熟。
沒辦法迅速找到,返回西城門的道路。
而人在情急之下,越找不到返回的道路,心裡就會越著急,從而更容易犯下錯誤。
這個錯誤,可能就是永遠也找不到返回西城門的道路了。
張遼計程車兵,就不會犯這個錯誤。
畢竟這些士兵,在茲氏最少也待了大半年。
不說每一個地方,都瞭然於胸。
至少怎麼找到返回東城門的道路,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趙風的目的,就是透過鐵蒺藜,來降低匈奴騎兵的速度,讓自己的部曲,始終吊在匈奴騎兵眼前。
只有這樣,匈奴騎兵才會一直追擊著自己。
不但趙風如此。
就連張遼與張遼的副將,也是這個目的。
反正就是要盡可能的,讓這把大火,多燒死一些匈奴騎兵。
這樣才能對得起,被焚毀掉的茲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