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華雄知道大營那邊的戰事結束,他也不能私自調兵過來增援趙風。
當初趙雲就因為擅自調兵,被趙風責罰過,雖然責罰的不是很重。
但大家也沒在意,畢竟大家都知道,趙雲是趙風的弟弟,在刑罰範圍內,從輕處罰,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種方法,對於戰場上的局勢變化來說,是一種弊端。
但對於上位者掌控大軍來說,卻是大大有利的。
就像很多將領都喜歡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同樣也可以理解為,‘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
不過這種人,即便當時立了大功,最後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因為上位者,最討厭的,就是不聽話的人。
別說古代。
就連後世也一樣。
比如老師,你不聽老師的話,老師雖然當時不會對你怎麼樣。
但換座位,讓你坐在後面,沒事讓你叫家長,好事沒你份,壞事都找你。
再比如經理、老闆,都是一樣的。
人性就是如此,非要歸納,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掌控欲。
最多就是,有些人,做的比較明顯,有些人做的不太明顯罷了。
趙風看完後,臉色裝作瞬間大變,而且是那種略帶驚慌的臉色。
然後掉轉馬頭,生怕匈奴人聽不到,大聲道:“全軍迅速進城,大營快要法,雖然會略微影響軍心,不過好在影響不大。
何況現在大營根本沒丟。
趙風這麼大的聲音,顯然也讓於夫羅等人聽到了。
然後於夫羅迅速用匈奴語下令,雖然不知道於夫羅說的是什麼。
但很明顯,是進攻的命令。
因為一萬五千匈奴騎兵,迅速往趙風這邊賓士而來。
看這架勢,趙風明顯能感覺到,於夫羅是不準備,讓自己率領五千騎兵離開這裡,去大營戰場增援。
別看趙風離城門只有五十步,而於夫羅離城門有一百三十餘步。
但城門洞就那麼大。
一次只能並排走五匹戰馬。
即便擠一擠,最多也就同時能過六匹戰馬。
而如果發生一點小意外。
比如某匹戰馬,突然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