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茲氏城破,只要能相對減少損失,也算對的起幷州百姓了。
因為只要是戰爭,就不可能不死人。
想要不死人,就只能杜絕戰爭。
但這個問題,比較敏感,趙風便不太想去過問。
換了個話題:“如今茲氏的防禦工事,做的如何了?”
張遼笑道:“在遣散茲氏周邊百姓的同時。”
“就把百姓都召集了起來,在一些關鍵要道處,用土堆把路給堵了起來。”
“另外還在茲氏附近,挖掘了大量的陷馬坑和馬蹄坑。”
“如果主公不率兵前來增援的話,我只有把握在茲氏堅守一個月。”
以一萬守軍,應對八萬騎兵。
能守一個月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從張遼遣散茲氏附近的百姓來看,張遼本身對於守住茲氏,也不看好。
當然,這也是趙風一早就安排的戰略方針。
這個方針就是借用的方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所以張遼才會這麼幹。
如果不是趙風早就頒布了這些政令,按照大漢律法,守將是必須要堅守駐地的。
如果城破,就算守將逃回來了,也會受到責罰。
至於遷移附近的百姓,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除非發動堅壁清野的策略。
而這種在策略,只是把周邊的百姓趕走,至於安置問題,則要看主事人的心情了。
當然,也可以把張遼的這個舉動,看成是堅壁清野。
而趙風也善待了周邊的百姓。
簡單來說,就是杜絕了匈奴在拿不下茲氏的時候,會對茲氏周邊的百姓,進行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