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慢慢把所有兵權,都收到自己手上。
以後的兵馬調動,不單單是要憑兵符,還需要從趙風這裡派人。
因為如果只是憑借兵符,雖然可以有效節制一些兵變的情況。
但在這個動輒領兵十幾年的時間裡。
領兵將領,很容易揹著趙風,把這些士兵養成了私兵。
比如這次調動了張遼的一千騎兵。
戰爭結束後,這一千騎兵,肯定會先在趙風這邊待一段時間,然後才會調撥到張遼的麾下。
而因為有了這種顧慮。
趙風這邊以後所有的部將,單獨領兵,最多也就是一萬人。
其餘人,都需要趙風重新調撥過去。
這也是為了避免,以後出現兵禍。
還有就是,避免萬一出現叛逃的將領,會攜帶趙風的幾萬士兵,一起投靠別人。
有了這種限制,即便出現了叛逃將領,最多也就攜帶一萬士兵,投靠別人。
雖然一萬士兵依然說的上是很多很多。
但相比於幾萬士兵,一起投靠敵人,只有一萬士兵,勉強還是可以接受的。
重新調配完兵力,趙風沉吟了一下:“這兩千需要新訓練的騎兵。”
“就交給華雄好了。”
“這樣相當於趙雲統領了七千五百騎兵,華雄統領六千五百騎兵。”
“大營的守備任務,就交給趙雲了。”
“華雄和典韋,從旁協助。”
趙雲和華雄一拱手:“喏!”
趙風點了點頭,一揮手:“你們各自去整編部曲吧。”
張遼、趙雲、華雄,一拱手:“喏!”
說完,就退出了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