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外侯就是偏遠地區,人口十分稀少。
關中侯就是除司隸以外的地區。
關內侯就是司隸地區。
這幾個侯的本質都是一樣,有封邑無封國。
其封邑在所屬縣的管轄下,關內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稅,在縣內沒有其他權力。
前年,靈帝劉宏,就開了先河,賣關內侯,值五百萬錢。
他的上一任,桓帝劉志,最高也就賣到了關外侯。
本來爵位裡只有關內侯,沒有關外侯和關中侯的。
這都是桓帝劉志,為了方便賣官私自加的。
一是,為了安撫現有的侯爵,讓這些侯爵的阻力不是那麼大。
二是,為了給以後預留空間。
然後靈帝就發揚光大,果然賣到了關內侯。
關內侯之上,就是列侯。
列侯有封地,有食邑,可世襲。
列侯是封地內的最高統治者。
列侯又分為亭候、鄉侯、縣侯。
如果是在西漢,趙風就可以立國了。
雖然只是亭國。
不過,東漢改制了。
只有縣侯才可以那些權利。
亭候和鄉侯,已經不能立國了。
比如中山國內的安國。
這些都是侯爵,並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
只是食邑的多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