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江岸,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很有可能趙揚不願意渡江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他人馬裝備太多,一時無法完全轉移。實際上,每天他都能探聽到船隻在岸邊起航的訊息,他和隱廬一致認為,這應該是趙揚用來拖延時間,迷惑慕攸行的招數——不是我不想回江沅複命,而是人多船少,我得慢慢來。
幾個月來,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在這種欣喜中,他並沒有注意到,自己倉促的佔領的這兩座城內,似乎沒有多少百姓,倉庫裡,也沒有多少糧草。
在一個下午,他聽說江岸邊又發生了不小的沖突,趙揚不想走,另外兩支隊伍可是歸心似箭。為了那一方先搶船渡江,孟茂行和薛林的手下打了起來。
趙揚似乎也懶得出面調停,讓他們一直鬧到了傍晚。疲憊的將領,憤怒計程車兵,李康路覺得,他拼死一擊的時刻到了,這寬闊的江面,就是趙揚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的葬身之處!
第二天清晨,他集結了自己的數萬軍隊,浩浩蕩蕩來到江邊。這一天十分寒冷,雖未到結冰的地步,但天上飄起了小雨,江岸變得泥濘不堪。
李康路想,天時地利人和,他全佔了,趙揚這回必死無疑。
然而,當天越來越亮的時候,他驚訝的發現,趙揚的隊伍一改昨天懶散混亂的樣子,他們排列的整整齊齊,井然有序,李康路看不清鐵甲鋼盔下他們的表情,但是他清楚地感到,一股殺氣撲面而來!
更讓他不解的是,當他站在馬上往河岸遠眺的時候,他發現那裡堆積著很多已經被破壞了的船隻。
而當他再舉目一望,他更是意識到,已經渡江渡了半個月的趙揚手下的兵馬,似乎一點也沒有減少。
想起自己佔領的那兩座空蕩蕩的城池,他心裡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但是事已至此,無論如何,自己的鐵騎仍在,而趙揚卻沒了退路。李康路覺得,無論趙揚想耍什麼花招,這些大晉的兵士今天肯定會葬身江底,而什麼孟茂行、薛林,還有他們那些討厭的孩子們,都會去給趙揚陪葬。
這時,只見趙揚陣中鼓號齊鳴,營中想起一個渾厚的聲音:“我與諸位奉皇命討賊,賊一日不破,我誓不還鄉!而今日,就是你我殺敵建功之時!”
他又道:“諸位看這江邊——釜已破,舟已沉,今日,再無退路,唯有死戰!”
最後,他提高聲音,說了最後一句話:“國家多難久矣!願此一戰之後,與諸位、太平盛世相見!”
他話音剛落,一聲號響,三路人馬如潮水般,鋪天蓋地的,朝這李康路那些不知所措的騎兵湧了過來。
趙揚隻身沖在陣前,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李康路。
李康路一死,他那不成器的幻想著娶孟煙的兒子之類的馬上就會跟著一起完蛋。
李康路也知道趙揚的來意,但是這個時候,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不能退縮。
李康路的兩個副將沖上前去,被趙揚一刀一個挑落馬下。他的長子隨後挺身而出,卻和之前那兩人一樣,寒光閃過,只見李康路的長子人還豎在馬上,腦袋卻沒了。
這下子,李康路的親兵們也嚇壞了。李康路和周曾一樣,不是什麼講求仁義道德的人,他的手下的忠誠度自然也很有限。他們呼啦啦的散開了,李康路的面前是一片空地,還有從容不迫的揮刀向他追過來的趙揚。
到這時候,隱廬也知道自己犯了最致命的錯誤,正如他的師父所說的那樣,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他都不可能輸,但是眼下的事實教育了他,他明白,就在這勝券在握的時候,他輸了。
他對李康路大喊道:“回城!”
趙揚似乎等的就是這句話,他也朝身後喊道:“追!”
一股齊地的精兵在趙揚身後聚集,朝李康路逃跑的方向追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