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比賽是A,C兩個小組的組內的比賽分別是14技術班對14食品二班,和14生物工程一班對14食品一班。因為是第一天比賽所以很重要,學院也很重視,開場前,學院書記和幾個輔導員還有學生會主席團一起來了,詢問準備工作和球員的情況等,做了開場講話,在觀看了幾分鐘比賽後就回去忙工作了,主席團也走了。斌哥臨走前對我和全富說:
“今天多看著點,學點東西,明天好好打,別給我丟臉啊!我和其他幾個班代打賭了。”
我被分到二號場地上,比賽隊伍是工程141和食品141,兩隻隊伍都是大二的學長學姐了,知道程式,都提前來到記錄臺填寫記分表上的參賽隊員班級,名字,號碼等,可能是相處了一年,大家也都認識了,都聚在一起交流,等著裁判宣佈開始。
在裁判的示意下,雙方隊員握手,裁判檢查好球員的鞋和是否帶戒指,耳環等物品後,看了眼我示意比賽開始。我是計時員兼職翻記分牌。
“第一節比賽正式開始。”
說完瞬間按下秒錶起始鍵,開始計時,我不怎麼懂籃球,只能大概的看著是什麼一個情況。可能是因為是第一節,雙方都想儲存體力,都沒怎麼發力,(每個班就那麼幾個人,替補很少,甚至沒有,個別班級除外。)旁邊一號場好像也是這麼個情況。雙方你來我往都有進球,比分差距一直不超過10分,我本以為大二的學長學姐,因為參加過一次,應該更有經驗,更有組織,拉拉隊人應該,為自己班級加油鼓勁,但實際上,很多人來到球場簽了個到就走了或者是到球場旁邊的食堂吃飯了。好像漠不關心,置身事外。觀眾多是大一新生,或許這也是比賽不夠激烈的原因。
“嗶!”裁判吹哨,紅隊(14工程)球員帶球走步犯規,重新發球,藍隊(14技術)發球。裁判已經吹了幾次走步犯規了,頻率比我印象中高中的比賽還多,這可能是和很多球員平時不怎麼打籃球,技術水平不是很好有關,好像每個班只有一兩個平時喜歡打球的球員在帶動節奏。
“嗶!”裁判走到記錄臺前面,一邊做著動作一邊說:“藍隊9號打手犯規,加罰兩次”這個我看懂了在三分線內打手了。三分線外是加罰三次。在哨聲想起的時候馬上按下了暫停,雖然部長楠哥之前和我說過,不是什麼大比賽,時間又緊,前面三節犯規不停表,最後三分鐘再隨機應變。時間只有兩分零五秒了,再不停,加罰完可能就快結束了,到時候誰都能看出來我沒有停表,會被罵的,尤其是落敗方。時間怎麼卡,很關鍵。
一罰不中,很可惜,好像是因為太緊張了,第二次罰籃準備了很久,推出手臂,籃球飛了出去,在大家的注視下,砰!,球進了。
“紅隊二罰中一,13號的一分,我向在低頭記資料,沒注意看的彩霞同學提了一句。”看了看秒錶,當時間只有一分鐘時,喊到:
“距離第一節比賽結束還有一分鐘,”
聲音足夠大,都快破嗓了,我必須保證讓在場的人都能聽到我的聲音,不然的話注意力全在籃球上的球員和裁判可能會聽不到報時。最後一分鐘了,場上情況突然緊張起來。犯規也也多了起來,“嗶!”紅隊,五號阻擋犯規,我馬上停表,剛過了一會,“嗶!”藍隊走步犯規,之前那個學長又走步了,他太著急了。又停了表。
“距第一節比賽還有三十秒”,剛說完紅隊13號拿了一個兩分,他是紅隊的得分點。現在已經拿了10分了。藍隊很快發球,似乎想進一個球,時間快到了,想要拉近比分,紅隊已經領先11分了。
“10,9,8,7,6,5,4,3,2,1,0第一節比賽結束。”
一下場,馬上有幾個學姐給學長遞上紙巾擦汗,遞上飲料,有些甚至不嫌棄一身汗臭,還獻上愛的抱抱,看得我一臉無語。高中可沒有這個情況,大家哪怕談戀愛也都是偷偷摸摸的,不像現在這樣。真的是羨慕有物件的人,而其他單身的球員只能苦悶的在一旁低頭討論戰術。
“給裁判拿水,到球員裡面走一走,看看他們情況,和他們交流一下,可以聽取意見,認識一下也好。”楠哥在一邊提醒著我們。
遞給兩個裁判員礦泉水以後,裁判員問我:“你們第二節加了女生,規則沒什麼變化吧。”
“和往年一樣”
其實第二節讓女生上場,我感覺只是個形式,觀賞性和趣味性遠遠高過競技性。也給裁判員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畢竟規則是這樣的:女生拿球的時候男生不能搶斷,投球的時候不能干擾和蓋帽,不能故意碰撞女生(誰敢?),考慮到女生技術問題,一些類似走步,移動擋差這樣的犯規裁判要吹得松一點。男生投籃的時候必須在禁區以外,否則無效,這也是為了增加女生投籃的機會,不然拿到球傳給不靠譜的女孩子,還不如自己上籃保險。
裁判示意我開始第二節比賽開始,“第二節比賽開始”,開始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