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韓石更是直接用上品靈石來吸納靈氣,若是那些尚在使用下品靈石的凝元修士知曉此事,不知作何感想。
時間流逝,分不清楚到底過了多久,韓石微微睜開雙眼,眼中透出一絲詫異,原以為這凝元十五重巔峰,一旦突破,便會立刻迎來築基。
而事實卻是,他的修為,在達到十六重之後,緊接著便是十七重,十八重,一直朝上而去。
而韓石,在剛邁入第十九重的剎那,丹田之中,元氣的總量,達到了飽和的極限。
一股輕微的顫鳴聲在韓石的體內響起,此聲外界微不可察,但在韓石耳中,卻如山鍾雷鳴,清晰可聞。
伴隨著顫鳴的響起,丹田中稠密到極致的元氣,在這份震顫之中,緩緩凝結出一滴晶瑩的液滴。
準確的說,這不是第一滴,而是第二滴,韓石在羅雲峰頂癲狂之時,曾在無意之中,凝結出了第一滴。
這液滴,是元氣所凝,亦稱為元液,以此為基,若達三三之數,便可在丹田之中,築出修士之基,是為築基。
三三為九,九滴元液,是進入築基的門檻,在此之下,都仍屬凝元之列。
歷代關於築基的記載,遠遠多過於凝元,在許多修士眼中,凝元期的修士,只是剛剛接觸修道,大致懂得吸收靈氣罷了,算不得真正的修士。
玄陽門門規所定,雜役弟子,在入宗門十年之內,必須達到凝元三重,否則將會被打落凡塵,終身與修道無緣,由此可見,低階的凝元修士,與凡人的差別,並不大。
而築基,便是仙凡之間,最大的屏障,一旦邁入築基修為,不出意外,便可以在修道之路上,繼續走下去,從此,稱修道也好,修仙也罷,總之,與凡人,已是天壤之別。
而三三之數,只是築基的門檻,卻並非上限,元液每多出一滴,所築之基便強上一分。
一旦達到四四之數,則會有質的飛躍,再朝上,五五之數,六六之數,一直到七七之數。
一旦凝成四十九滴元液,這樣的築基便達到了一種幾近完美的程度,所築之基,極為渾厚,對將來邁入元丹境,元嬰境,甚至靈動境界,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而這七七之數,也成為許多修士在築基時夢寐以求之數,只是此例所留記載甚少,即便是有,也有許多都被宗門長輩掩蓋起來,不為外人所知。
是故五五之數與六六之數,所留下的記載最多。
而再朝上看去,八八之數,更是隻存在傳說之中,從未有人見過誰達到這種程度,元液的凝聚,初時尚易,一旦超過十六滴,難度便開始增加,越是朝上,便愈發艱難。
至於九九之數,也曾有修士提過這等設想,從道理上而言,丹田完全能夠容納八十一滴元液,只是現實之中,就連八八之數,都無人達到,更不用提九九之數。
此段關於築基的記載,韓石曾在藏經樓一本雜記中看到過,記憶猶新,他記得,書中所言,關於築基所凝元液數量,最多的一人,為六十一滴。
此人,出自數萬年前一個小國,最終成為北玄星上,最強的三人之一,此人在修為達到乘鼎之境後,不知所蹤,有人推測,此人很有可能已離開北玄星,穿越星空而去。
而達到五十餘滴的,也有六人,韓石記得很清楚,這六人,與那六十一滴之人,有一共同之處,便是這七人,最終都達到了乘之三境中的大乘之境。
若是一人,可謂巧合,但七人皆是如此,便說明了,築基的強弱,與將來所達的修為高低,有著極大的關聯。
如此一來,韓石心中更是有了打算,他的築基,至少也要達到七七之數,至於那最高的六十一滴,他會拼盡一切,去接近。
而後,越過!
就在韓石思索間,第三滴元液開始了凝聚,而他四周的數塊上品靈石,也在這一瞬間,碎裂開來,成為一堆堆灰白色的碎石。
韓石眼中透出果斷,在儲物袋上輕輕一拍,取出一枚如鴿子蛋大小的靈晶,用飛劍小心地削下米粒般大小的一點。
吸收靈石中的靈氣,是許多修士的常用之法,但靈氣逸散的速度很快,每一次,都會不可避免有部分靈氣白白逸損,這也是使用靈石修煉的弊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