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從寺廟和其他途徑得到大量廉價鹽然後售賣出去的大族、馬幫豪商們,也賺取了大量的錢財。
只不過,他們得到的這些錢財,全部都是貝幣。
然而七八天後,驚悚的一幕就來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如同海嘯一般的稍劣質貝幣,鋪天蓋地的湧入了陽苴咩城。
更有不知道哪裡來的人,用這些貝幣瘋狂的購買生活必須的米糧。
三天之內,他們就將陽苴咩城的糧店掃了個精光,開始還有地方大族趁機售賣陳糧,但是賣著賣著,他們發現對方的貝幣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多到他們都有些心慌。
市場上的糧價,開始呼嘯著就往高點奔去,而百姓們剛剛買了大量的鹽,基本都沒留多少買糧的錢,但糧價已經飆升到了他們看不懂的地步。
原本能買十天糧的錢,現在只能買到一頓,恐慌開始四處蔓延,迅速從小門小戶衝擊到了大量的大族豪商。
所有人的財產,都在經歷莫名其妙的貶值,只分是貶的多與少。
十天之後,陽苴咩城已經沒人敢收貝幣了。
而恢復到以物易物之後,囤積了糧食的大族,竟然給出了一斤鹽換兩斤糧這種近乎搶劫的價格。
於是,沸騰的民情,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迅速開始擴大,陽苴咩城及周邊城鎮,很快就開始出現了搶米的風波。
段思聰心急火燎的趕回了陽苴咩城,他想動用官倉來平抑糧價。
雖然官倉的裡的糧食,基本只夠軍隊再支撐個大半年,要是放出去,軍隊可就麻煩了,但段思聰沒得選擇。
要是現在糧價壓不下去,亂子馬上就要起來,等不到軍隊鬧事,陽苴咩城就要出事。
可他這邊還沒開始放糧,訊息竟然就傳到了前線軍中,軍中本就不滿長期應徵,迅速開始傳的滿營風雨,身在前線的高方,只能派快馬回到陽苴咩城阻止段思聰放糧。
救得了軍人就救不了百姓,救了百姓,軍隊就很可能要譁變。
而且這也撐不了多久,一旦士兵和軍官的家屬開始寫信哭訴,軍心士氣就不能再用了。
現在,兩個選擇擺在了高方的面前。
要麼派兵回陽苴咩城實行軍管,查清楚誰在後面搞事,可是這麼一來,前線就有可能支撐不住。
要麼,就像董三廓說的那樣,趁著周國還未增兵,也趁軍心士氣還沒崩潰,做一錘子買賣攻打城外烏蒙山中的周軍砦堡。
。。。。
紹明八年,公約953年,七月底,大理國實際掌權者,清平官高方大饗士卒,隨後封官許願,抽掉三城之軍共四萬五千人集中到長城郡(蒿明)。
他們打起旗鼓,順牛欄江而下,急攻烏蒙山外周軍輜重重地小城阿旺。
高方還是有點水準的,知道去仰攻郭榮修建好的砦堡,無疑是去送死。
而他出其不意順水急攻周軍輜重之地,說不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要摧毀了周軍的輜重後方,他們在烏蒙山就待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