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854章 這是大理,還是大宋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4章 這是大理,還是大宋啊! (2 / 5)

而除了李璟這樣勉強還算是獻土的國主過得不錯以外,其餘純粹就是被俘的孟昶,沒有實權乾脆就是被扶上位的馬希廣,從安東叢林中被救回來的石重貴等,也都活得不錯。

這就給了劉晟一種錯覺,那就是他也可以選擇在最後時刻再決定是否獻土,反正就是被俘,也還是能有不錯的待遇。

所以他心裡,是知道自己不可能和中原大周對抗的,但仍然想在最後時刻來臨之前,為他儘可能的爭取更多的利益,例如娶一個皇室之女。

除了這些之外,劉晟也還確實做了一些示好的舉動。

比如大周在把全部水上力量調往高麗和倭國,為慕容信長的東征提供保障的時候,作為全天下唯一還擁有不錯水軍的南漢,並沒有選擇騷擾江南。

劉晟甚至還給張鉊上書,表明了他不會這麼做的意思,得到了張鉊的誇獎。

除此之外,當張鉊在江南、江西兩省推廣占城稻遇到阻力的時候,劉晟還大包大攬,主動請張鉊分一些占城稻苗給南漢試種。

南漢除了珠江三角洲外,坡地、旱地也不少,劉晟強行下令一種就是十幾萬畝,都快比整個江南行省種的都多了。

這為天工院進一步篩選稻種,擴大實驗範圍,提供了不小的幫助,現在都還有戶部農林司和天工院的官吏和學子在南漢境內。

至於其他將昭陽殿改成通明殿等避諱的小舉動,更是多不勝數。

這就是劉晟的底氣,也是張昭駿說進攻南漢時期未到,還親自給張鉊寫奏疏,詳細說明情況的原因。

這嶺南本就遠離中原,天然與中原人有所隔閡,南漢劉、劉晟兩代國王雖然對統治階級和自己親人狠毒,但並未在民間橫徵暴斂。

反而因為大量任用文官做刺史、縣令,使得嶺南百姓在亂世中過的還算可以。

現在劉晟算是非常恭敬的,張鉊自己也下詔褒獎過,如果還要沒理由的打上門去,很容易激起嶺南人的反感。

他們會把張周統一天下的舉動轉化成中原人對嶺南人的欺負,加上劉晟並不是沒有手段,稍微一組織,就可以把這戰打成爛仗。

當然,這並不是說張周就拿南漢沒有辦法,真要不顧一切的去打,以張周朝廷的精兵強將,一年半載滅亡南漢也不難。

但這之後呢?人心不服,治理的成本將會成倍增加,就如同昔年漢武帝滅南越一樣,南越國是滅了,但一直不能有效治理。

張鉊如果只想做一個老式封建帝王,自然可以不在乎這些,只要趕緊一統,其餘的可以慢慢來跟當地人拉扯。

可是張鉊要做的,是做一個武王姬發之後的下一個夏君夷民之主,這就要求他儘快恢復中原的活力,儘量少在國內做內耗。

且在未來的一千年中,中國大地的經濟重心逐步南移已經是歷史的大勢,在未來包括交趾在內的南洋,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要在中國人中選一些慢慢去開發南洋的話,除了嶺南的兩廣人和隔壁的福建人,你還能指望誰呢?

向外拓殖,可不是把人送到那邊去就可以了的。

這麼說吧,你想把河東、河北的人送到交趾來自交趾以南,那是在要他們的命,九死一生絕不誇張,因為他們的體質和生活習慣,根本就適應不了。

但若是去的福建和兩廣之人,三死七生還是可以勉強做到的,有了存活率,才能談得上拓殖。

所以張鉊不願強攻南漢,不願把南漢打的民不聊生,他甚至不願讓嶺南番漢百姓起被欺負的逆反心理。

因為他們都是這個國家寶貴的財富,戰爭換個上層,遷移一批中層就行了,底層百姓還是要保護好的。

可以說,張鉊這一路的統一戰爭,基本走的都是這條路。

南唐是因為招攬了虎刺勒和杜重威,還要來主動進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