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打壓,而是韋應彪要青雲直上的標誌。
只有這種前途極其光明的,才會由大王出面不讓他受封,就跟後世宋明有大才者絕不會尚公主一個道理。
韋應彪把手一拱,立刻就帶著本部三十騎前去了。
果如賽爾柱安排的這樣,巴格達大軍出三五十騎前來驅逐他們,結果連面都見不到,就被韋應彪等射殺。
若是出動三五百騎他們就邊戰邊退,等到這數百敵騎距離大軍遠了之後,韋應彪一發煙花,就能把埋伏好的賽爾柱數百騎召來,輕易打殺了這些大食騎兵。
打到最後,大食人為了驅逐這些騎兵,不得不步騎並進,將防禦範圍大大拓寬,用嚴整的隊形和龜速進軍,來抵消無止無盡的騷擾。
他們要是敢不來驅逐或者不龜速前進,韋應彪等甚至會下馬手持兩石多的強弩,直接抵近射擊大軍,端的是無賴至極。
而越靠近西征漢軍,這種阻力就越來越大,不但賽爾柱帶著韋應彪等來了,蜀國大王張賢太,遼國大王張賢炅甚至帶著西平堡陳阿蟲之子這樣的天下最精銳騎兵西涼鐵騎、河隴大馬前來阻擊了。
一時間,從巴格達軍後勤重鎮喬費爾到阿瓦士這塊一百里路上,光是參與阻擊的周軍輕重騎兵都多達一萬餘騎。
他們在張賢太、張賢炅、耶律休哥、耶律奚底、賽爾柱等新一代驍勇騎將的帶領下,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時而分散擾亂,時而集合猛打,將巴格達軍騷擾的行如龜速、舉步維艱。
而在精銳騎兵遲滯巴格達軍的時候,楊繼業留大舅哥折御卿率三千軍留守阿瓦士城下,圍堵出城的阿瓦士數千守軍。
他自領大軍,穿過用炸藥炸出一條大道的山口,不管阿瓦士城,前去進攻阿亞德,道萊率領的巴士拉軍。
楊繼業麾下的極西五省行營軍共有六萬三千,除了鎮守波斯本部和呼羅珊的人以外,所有的漢人健兒基本都已經徵發出來了。
算張賢太帶走的七千精騎,折御卿留守阿瓦士的三千人,以及保護後勤線的幾千人以外,還剩五萬人上下。
而他的敵人,阿亞德.道萊的巴士拉軍約有三萬,位於周軍西南,已經在被楊繼業命名為小孤山的山包上修建好了砦堡,做好了防禦。
侯賽因.本.卡基的巴格達軍約有十一萬並七八萬後勤保障人員,自西北的喬費爾正迤邐龜速而來。
想來這兩軍的戰略,一定是想要兩面夾擊正‘瘋狂圍攻’阿瓦士的周軍。
其中人數最多的巴格達軍自西北來切斷周軍歸路,並進行正面決戰。
西南面人少而精銳更熟悉地理的巴士拉軍,則負責騷擾和奇襲。
但現在反過來了,巴格達軍還未到,周軍就先行動了起來,先給巴格達軍上了一套殘廢術。
至於原本的奇兵巴士拉軍,自然現在就要把他解決。
五月二十九,周軍在楊繼業的率領下,以極快的速度行軍,先鋒一萬人只用了半天就步騎合併跑完了六十多里的路程,剩餘的四萬人也在一天內到位。
阿亞德.道萊在小孤山上看著遠處周軍甲光耀日,陣型如遮天之翼快速而來,冷汗簌簌而下。
他的三萬人中,只有一萬人是原布韋希王朝駐守巴格達的近衛,其餘都是臨時徵召的神戰者,戰鬥力遠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強大。
他突然發現,甚至是可以確定,現在他看見的這支軍隊,與十餘日前來攻擊他的那支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現在這支軍隊只看陣勢,都是百戰精銳。
一股上當的感覺在阿亞德.道萊腦海裡盤旋,他甚至很想馬上就捨棄小孤山上的陣地逃回巴士拉,現在沒這麼幹,完全是靠最後的意志在死扛。
但他麾下的軍官們可不這麼認為,小孤山高四百多米,周圍樹木基本都被砍伐一空。
山西側有數條河流經過,取水不難,山上依託古城砦堡林立,稱得上易守難攻,怎麼也能抵擋一段時間,堅持到巴格達大軍前來。
但,這些,在楊繼業眼裡,那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