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文一聽到大喜的時候,就忍不住了,記得抓住吳昌浚的胳膊連聲追問。
吳昌浚擺足了譜之後才說道:“阿弟我向韓國公表明了我吳家對於朝廷的忠誠之後,韓國公雖然沒什麼表示,但很快掌書記趙官人就找到了我。
他想讓咱們吳家出二十萬貫,只要錢一到,韓國公就會幫咱們上奏朝廷,請以留從效故事定靜海軍。”
二十萬貫,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吳家現在傾家蕩產可能都很難湊齊。
但若是用二十萬貫就能獲得留從效那樣繼續鎮守地方的待遇,又是絕對值得的。
吳昌文深吸兩口氣之後,有些疑惑的問道:“韓國公張昭駿方得滅國之功,又持節鎮撫嶺南,還缺這二十萬貫?”
“缺,缺的很!”吳昌浚信心十足的回答道:
“阿弟打聽清楚了,朝廷這次支援燕王慕容信長東征高麗和倭國,耗費了八百萬貫以上的財貨,連天子的內帑都快被掏空了。
因此這次平滅漢國後,國中珍寶都被起運送往神都填補虧空。
天子之所以用昔日他受封的韓國敕封給張昭駿,就是要韓國公自行籌措賞賜。
可是嶺南新定,韓國公不敢貿然加徵,於是就把算盤打到了咱們這些嶺南大族頭上。
瓊、崖兩州馮氏和冼氏被徵十萬貫,梧州陳氏被徵五萬貫,儂民富等俚獠人被徵十萬貫,興王府番商被徵二十萬貫。”
吳昌文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問道:“梧州陳氏也被徵了五萬貫?這看來是真的了。”
吳昌文之所以這麼震驚,那是因為梧州陳氏在嶺南來說不算什麼有權有勢的豪門,但是地位非常清貴。
因為他們家的老祖宗陳欽、陳元父子,乃是嶺南迄今為止的最重要的文學大家,有嶺南文宗之稱,名聲比唐時嶺南大佬張九齡還響。
歷史上陳欽做過西漢平帝和王莽兩人的老師,與其子陳元在推動春秋左傳成為國學根本上,起了極大的作用,甚至讓當時的梧州,一度成為了全國的文化中心之一。
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就算此時,嶺南都要算半蠻荒之地,遑論西漢末期了。
是以不管現在的梧州陳氏到底是不是陳欽、陳元的後人,但他們打出了這塊招牌,地位就變得非常清貴,一般要安定嶺南,是不會去動這樣家族的,反而要高高捧起來。
所以吳昌文聽說梧州陳氏也被徵五萬貫,立刻就基本相信張昭駿確實是缺錢安撫下面的大兵了。
不過,他還是有點猶疑,因為就算張昭駿這邊暫時缺錢,但是大理國,哦不,應該是楚藩國那邊呢?
昔日南詔數次全取安南的一幕,可是在吳昌文的腦海裡盤旋不去的。
但說來就是這麼巧,正在吳昌文猶疑的時候,麾下大將杜景碩來報,西北面的楚藩國出動大軍數萬,南下征伐女王國去了。
吳昌文哈哈大笑,“天助我也,若得留從效故事,七弟(吳昌浚)當據長州為鎮遏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