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娘就是爨判的孫女,也是段思忠的妻子,爨判知道段思忠是要幹什麼了。
這是要訣別啊!
雖然心中悲涼,但爨判明白,如今張賢存還能給他這個待遇,搞不好只是一時的心軟,不趕緊去敲定,就很可能很要滅族了。
是以他即便心中不忍,但還是立刻讓兒孫去準備快馬了。
抬頭望著天上形狀不定的白雲,爨判長嘆了一口氣,自己老了,看不清形勢了,還以為手握兩萬兵馬,依靠著這險山惡水能阻擋朝廷大軍,為段氏保留一點希望。
結果沒想到,一個月就被打的窮途末路,還被逮住了數千家眷,現在不投降,連爨氏就要族滅了。
良久,內屋傳來了撕心裂肺的哭聲,不大一會,孫女依娘拿著一張寫滿字的布帛遞給爨判,淚眼婆娑的悲聲道:“這是忠郎讓奴交給阿翁的。”
爨判看都沒看,立刻交給了身後的兒子爨贇,臉上恢復了一位掌握數萬人命運之族長該有的冷酷和決斷。
“按名單捕殺吧!”
爨贇也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就帶著武士抽出兵刃往城中而去。
這布帛上的名單,就是那些可以說表面忠於段氏,但實際上是阿吒力派死硬分子的僧侶。
沒有這些僧侶,段思忠不一定會選擇抵抗,同時在以往,這些僧侶,也是段氏影響爨氏的最大助手。
段思平雖然與爨判舅甥情深,但就如同張鉊和李聖天一樣,不可能最基本的措施都不做。
這種位置上的人都不做基本措施,那就不是在報恩,而是在學鄭莊公了。
。。。。
是夜,段思忠已經一日一夜滴水未進,本就極度虛弱的他,終是在爨判出發之前,魂歸九泉。
他一死,早就在屋外等著的上百爨氏兒郎一刻都沒等,立即策馬出發。
五日後,建水府,張賢存見到了爨判,仍然還是以禮相待,聽到段思忠之事蹟後,發自內心的感嘆道:
“昔日當政的若是段思忠,吾安能這麼快就進大禮城!”
感嘆完畢,張賢存隨即上報朝廷,追贈段思忠為檢校太尉,通海節度使等職務,並把段思忠的幼子收進府中親自恩養。
段思忠長女年方十五,溫婉賢淑,張賢存把她舉薦入宮給自己十三歲的親弟弟,極有可能未來到吐火羅,受封為細柳大公甚至安國大王的張賢肇為庶妃。
張賢存則收了儂民富的妹妹,爨判的孫女為良娣,當了親弟弟的表姨夫,完美繼承父親張聖人一團麻的倫理哏。
隨後他拉著爨判與儂民富的手,把段思忠的幼子用揹帶背在身後,專門乘坐華麗的楚王駟馬之車,一路從建水招搖過市回到大禮城。
一邊走,張賢存還讓人一邊大肆宣傳,他將在八月十五於大禮城大辦宴席。
凡國中轄五百人以上的洞、寨之主都可以到大禮城來參加,到時候會再次大分封。
九月十五則會在大禮城開文武兩科,凡飽學之士,勇武之漢,都可以來應試,不問門第只看能力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