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國鎮本就是由關中義從組成,張鉊調遣昌國鎮三千人去太原以南的晉州等地鎮守以後,又在關中重新建立了新的昌國鎮。
而河東的形勢,在閻晉寬柔並濟的治理下,迅速變的境內大治。
唯一還有不和諧的地方,也就是石州、嵐州等地遷移吐谷渾人引起了一定的騷亂。
但這些傢伙只需要少量禁軍配合河東的衛所軍和各府州縣的義從健兒,就可以解決了。
所以太原以南諸府州縣長時間囤積數千禁軍,就顯得毫無必要。
命何福進到關中,也是張鉊仔細思考過的,因為他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將主持對漢中的進攻。
於是張鉊將何福進帶回來的河東昌國鎮禁軍改稱興慶鎮,用唐時三大宮之一的興慶宮為他們命名。
二月十九,就在何福進到來的第二天,上黨府(潞州)昭義軍節度使李榮率一千五百昭義軍牙兵,也來到了關中。
作為張周目前僅剩的四大節度使之一,不論是李榮還是上黨府,都無法與高行周的北平府,符彥卿的常山府,安審琦的北海府相比。
李榮能撈到一個節度使位置,最大的原因還是跟他在與郭威的合漳谷口一戰中,立下的大功有關。
當時李榮詐稱潞州昭義軍節度使,分化了河東勐將史弘肇的武節軍,他的背後一刀,讓佔盡優勢的郭威把合漳谷口一戰打成了亂鬥,最後導致了全軍幾乎崩盤。
戰後出於需要一個勐將去控制上黨府(潞州),當然也是為了酬李榮的大功,張鉊將李榮真的封為了上黨府昭義軍節度使。
李榮自己自然也知道,他不可能跟為張鉊鎮守河北、山東的高行周等人相比。
因此在高行周等三人先後上書請罷黜節度使官職後,也立刻上書請求辭去上黨府昭義軍節度使的職務。
張鉊對於李榮的識趣也很滿意,這一年來,他在上黨府可沒少撈錢,幾乎也已經到達了張鉊可以忍受的八成,現在奏請自去節度使號,證明李榮還是知道進退的。
在正式決定廢除上黨府昭義軍節度使後,張鉊命李榮精選昭義軍的牙兵,將其中撈夠了就想在家鄉過日子的裁汰,戰鬥力一般的則就地均田轉為衛所軍。
剩下一千五百人都是精壯漢子,也願意一刀一槍繼續博富貴,於是張鉊就命李榮將他們帶到了關中。
召見李榮奏對之後,張鉊發現李榮這人雖然有些貪財,眼光似乎也不是很長遠,但是領兵作戰還是挺有能力的。
而且還挺忠心,當然嘛,這位歷史上,可是在趙匡胤篡位後,還掛著郭威畫像痛哭流涕的主。
於是張鉊從徵調起來的關中輔兵中挑選一百義從驍騎,一百團結弓手和三百長槍義從編入李榮的昭義軍中,改昭義軍為禁軍昭義鎮,準備讓他們在伐蜀成功後留駐漢中。
二月二十二,持節都督湖北諸州府縣軍事,平蜀將軍馬昭遠派人送奏疏到關中,通報江陵府的伐蜀水陸軍兩萬二千人,已經休整完畢,隨時可以出動戰船逆江而上,進攻蜀國的夔州寧江軍。
緊接著,襄陽府尹、平蜀副將爾朱景也派人來稟告。
駐守襄陽府的禁軍豐安鎮和襄陽衛的衛所軍七千人,已經進入安康府(金州),隨時可以從安康府逆水而上攻打蜀國的漢中東大門源州(陝西洋縣)。
馬昭遠派來的信使是一員瘦高的小將,張鉊看他有些消瘦,加上年齡不大,也沒有多注意。
等到彙報的時候,這位曹姓小將把馬昭遠在江陵府以及宜昌府(峽州)的軍事佈置,如數家珍般乾淨利落的一一在地圖上標註講解了出來。
其條理清晰,對各軍情況之瞭解,以及自宜昌府逆江而上的優劣說的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怯場,隱隱還有幾分大將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