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石,各個時期出入都不小,張鉊建立張周之後,將公石定為後世的一百一十斤左右,且永不易改。
因此這就是說,在漳泉二州,上田能產五百五十斤,中田能產四百八十四斤,下田能產四百零七斤。
當然,這個資料,肯定是複種三季最後的總產量,但即使這樣,每收一季,下田也能收一百三十五斤左右。
看著不起眼是吧,但是占城稻的下田一季的產量,已經很接近尋常中田的產量了。
且由於它上中下田的畝產差距並不大,這表示占城稻可以不跟其他作物爭奪肥田。
另一個好處就是相當抗旱,一個水稻能抗旱,簡直就是最優良的基因。
同時,歷史上占城稻是可以在河南偏南地方種植的,北宋有記錄汝州等地就可以種,產量還不錯。
就算河南不像福建那樣可以種三季,但按照兩季來算,下田也能有兩百七十一斤的畝產。
這比起現在河南下田的一百二三十斤的畝產,這已經翻倍還有多了好嗎?
在這麼大的產量差距,以及好種植、抗旱等優點下,占城稻沒香味,難吃,粗糲不容易下嚥,被形容為遠不如粟米香甜等等劣勢,還重要嗎?
一點都不重要!再是難吃,再是歷史上經常出現民多不願食等記錄,但它也比草根樹皮觀音土好吃。
張鉊拿到這張奏報,看著隨信使一起出現的一石占城稻,激動的渾身發抖。
好啊!有了占城稻,江南、江西、福建、兩廣甚至山東河南都能大面積種植了。
有了這樣充足的糧食供應,他的夏君夷民才能實施的下去。
周圍的農夫等到弄清楚之後,齊刷刷眼裡冒光看著張鉊,無限崇拜的看著皇帝。
“聖人果是天上神仙啊!有了這樣的稻米,小民等就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皇后曹延禧聞言,也是激動地眼淚含含,她帶著文官武將、內侍宮人,朝張鉊緩緩下拜,“天生聖人拯救萬民,臣等為陛下賀!”
“哈哈哈哈!”張鉊狂笑幾聲,歷史上多言占城稻如何如何,但只有身臨此處,才能切身感受到它所帶來的衝擊力。
大笑聲中,張鉊拿起了北邊來的急報,是慕容信長髮來的。
曹延禧關心的問道:“可是信長兒自海東發來了捷報?”
張鉊快速看了幾眼,把奏報給曹延禧看,隨後輕飄飄的裝模作樣說道:“小兒輩破賊矣,早在吾預料之中。”
只不過話剛說完,渾身輕飄飄像是踩在棉花上的我張聖人腳一踏空,差點就栽個大跟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