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年王建去世以後,太子王武繼位,但為人多病又柔弱,根本掌控不住局勢。
945年,王武之弟王堯發動政變,殺權臣樸述熙和王規,餓死病重的王武,自立為王。
王堯上位之後,一直想擺脫宗室和外戚的鉗制,於是預謀將國都從開京(開城)遷到西京(平壤),這引起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極度不滿。
949年,其弟王昭依樣畫葫蘆,發動宮廷政變,逼死了兄長王堯,也自立為王。
也就是說,短短九年時間,王氏高麗換了四任大王,且連續兩任都是政變被殺,這極大的削弱了高麗的實力。
此時王昭自己剛篡位不到一年,屁股下面的位置都沒坐穩,根本無力北望。
但正因為這種情況,才使得慕容信長的計謀,得到了極大的成功。
王昭一心想穩定國內,根本不願意理會北面的變故,一聽到代替契丹的是吐谷渾,也未加仔細分辨,就認為遼東、遼西大亂,正是他整合內部的大好時機。
他甚至還想透過派使者到大周,用求得大周冊封的方式,給他屁股下面的王位加固一下。
因此根本沒做任何防備,反而不停試圖派使者到中原求冊封。
而早在去年,就有女真、渤海等百姓南奔高麗,告訴王昭說遼王在恆州(集安)囤積了大量的物資軍需,有可能要南侵。
但王昭心裡信了遼王在跟大周開戰,根本不願意相信這些蠻夷所說。
且他更怕訊息傳開,國內的野心家乘勢到遼王那裡求援,鬧出引狼入室的事情,因此就把訊息給壓了下去。
同時,由於有向訓和高松的封鎖訊息,南奔的這些渤海、女真小頭人,也確實不太弄的清慕容信長和張鉊的關係,連開府遼陽郡王都以為成了遼王。
另一方面,這些人為了得到王昭的賞賜,又不免誇大其詞。
說什麼遼王有百萬大軍,他們是殺敵數萬才透過封鎖,甚至有人說大周要跨海東征高麗云云。
唾沫腥子亂飛,一聽就是在瞎扯,根本沒有多少實話,這讓王昭更不願意相信他們。
。
。
安東。
正是在這樣成功的欺詐之下,是慕容信長命向訓、高松、慕容彥超等人點起大兵,從容地輪番攻擊定安國。
一邊是為攻擊王氏高麗掃清障礙,一邊還可以用實戰鍛鍊軍隊的戰力和諸軍之間的默契。
十月初,在遼東大雪封山之前,遼陽郡王霸府中郎將,行軍司馬王景親率右都虞侯李漢瓊,乞活郎指揮使慕容彥超等將,攻破長白山下的烈氏山城。
這是定安國最後的堡壘,此戰,王景擒殺定安王烈周道等在內的定安國文武大臣數十,另一位實權派人物烏顯濟舉族四萬餘口投降,定安基本國滅。
慕容信長收到訊息大喜,立刻留李漢瓊守烈氏山城,並逐步把恆州囤積的物資運往長白山各處,徵發各族百姓數萬和定安國俘虜一起開路搭橋,為大軍出動提供便利。
同時,慕容信長派出使者,飛馬前往東京,請求張鉊派漠南漠北四萬戶的兩萬輕騎兵到遼東助戰。
同時請求江北、膠東兩省的三萬水軍,不晚於明年四月跨海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