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盾!”蠻熊大喝一聲,前排甲士紛紛將大盾舉起,長槍則從大盾間隙斜著冒出,組成了一面面鋼鐵刺蝟。
大盾舉起來不過兩三息,鋪天蓋地的箭雨就飛馳而至,砸在蒙了鐵皮的大盾上叮叮鼕鼕的亂響,就像是有人在氣急敗壞的敲門一般。
行進中騎兵射出的弓箭一般威力並不大,主要起到一個威懾、恐嚇以及提升自身士氣所用。
他們也不會直接撞上來的,那是具裝甲騎乾的活,也就是在後面正緩緩開始加速的契丹鐵騎的事。
這些騎兵,如同波濤一般呼嘯而來,然後繞著周軍用大盾和長槍互相配合組成的鋼鐵刺蝟陣,來回拉扯。
他們在二三十步的距離上,不斷用弓箭和其他投擲,武器砸向大盾後的步兵。
且同時並未停下腳步,而是來回切割,假裝發起衝擊,不斷試圖從什麼地方開啟一個缺口。
一旦看見一個大盾護不住的地方,就會集體把箭失朝這裡傾瀉。
蠻熊將一千餘人分成了三個半圓形大陣互相依靠,就像是三個鼓脹在河邊的水泡一般。
數千草原騎兵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氣勢洶洶的奔騰了兩三遍,也曾嘗試衝一衝,但周軍這個鋼鐵刺蝟非常穩固,根本不給他們任何機會。
哪怕是圓陣內的弓箭手,竟然也有鎖子甲,這大大減少了騎兵弓箭對他們的傷害。
當然,其實數千騎兵從山坡上奔騰而下的最大武器是恐嚇。
換做一般的軍隊,一千五百步兵面對八千騎自上而下攻來,恐怕騎兵還沒撞上,直接就崩散了。
但是憾山都不會,他們不動如山,輕易就化解了騎兵衝擊的最大殺招。
蠻熊屏聲靜氣,幾乎都讓自己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不是他不敢反擊,而是他在等著對面藏在輕騎兵後面的契丹鐵甲騎兵。
‘冬!冬!’不同於輕騎兵馬蹄聲的沉重聲音響起,契丹甲騎接近了。
張鉊也在對岸緊張的觀察著,如果真的渡河這一千多人被契丹騎兵趕下了河,那還挺不好打的。
是以當看到蠻熊承受住了第一波衝擊,張鉊整個人就精神了。
這一仗打贏了!
張鉊親自策馬到了主帥身邊的巨鼓旁,他脫掉身上的甲胃,再將上衣也脫掉,只留了一件跟後世無袖t恤差不多的半臂。
“鼕鼕!鼕鼕冬!鼕鼕!”張鉊親自擂響了戰鼓。
陣前,看到父親舉動的張賢瑀也站了出來,敲響了前軍大鼓。
“羽林!羽林!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