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略微有點沉寂了時候,還是李壽齡站了出來。
張昭周圍的文武大多是涼國來人,他們來提,好像有點不太好,而李壽齡拉著李從益、趙瑩、安守節一起來,就名正言順的多了。
李壽齡輕輕咳嗽了一聲,看了一眼遠處供奉大唐二十四帝的家廟,才轉過頭對著張昭一禮,然後再對著周圍圍著的人團團一揖。
“諸君,值此北虜南侵,神州淪喪之危急存亡時刻,本應由我李氏擔起這興義兵,逐北虜的重任,但子孫不爭氣,既無實力也無名望,難堪大任。
幸有天王自西歸國,雄兵五萬在焉,我看這驅逐北虜,再現中原王氣的大業,唯有天王才可以了,不如請天王即皇帝位,好名正言順的興兵討賊。”
李壽齡這麼一說,張昭身邊的涼國文武那是眼前一亮。
即皇帝位好啊!天王成了皇帝,可不就要大封群臣了,要知道張昭雖然建了涼國卻沒封爵,大傢伙都惦記著呢。
張昭一看,趕緊出來雙手飛擺,阻止了眾人的將要開始的勸進。
這可不是時候,前一秒還忠義歸國,後邊就自己做起了天子,也太急切了些,臉還要不要了?
這樣一來,才說過的驅逐北虜者為天子,不就成笑話了嘛。
張希崇也覺得現在稱帝太兒戲了,他想了一下對張昭說道。
“如今天下無主,天王既然歸於大朝,又受關中、朔方、隴右、安西之民擁戴,不如稱大朝涼王,循昔年太宗文皇帝故事,開天策府,舉義討賊。”
這下輪到趙瑩不同意了,“天王率三百萬生民歸國,此等大功,自然還要晉一級王爵。
涼之王號,非古國,不足以彰天王之威,臣聽聞天王乃是南陽張氏子孫,南陽古屬楚國,不如進位為楚王。”
“不能進位楚王!”範質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般。
“現今已有馬希範割據武安軍稱楚王,天王家世移居敦煌數百年,用楚也不合適。
某看天王有意撥亂反正,一改武人以下克上,殘忍嗜殺風氣之願,不如進位周王,彰顯我王復周禮,以禮定天下之意。”
“不妥!兩週已傳國八百年,我王有掃清六合之志,怎能再用前朝年號?”
閻晉雖然是武人,但對這種事還是很敏感的,當即就表示不可。
他這麼一說,那麼秦這個國號勢必也不能再用了。
眾人頓時犯了難,郭天策卻眼前一亮,作為張天王肚子裡的蛔蟲,他瞬間就想到了一個最合適的國號。
“天王,河西曆來,以涼州為尊,涼州古稱雍涼,雍國是自商湯時期就存在的古國,張氏出自姬姓,雍國也出自姬姓,實乃同宗,不如天王以雍為號。”
咦!眾人一聽,都覺得雍字最好,紛紛贊同。
國號一定,接下來就是政體了,在此之前,張昭的涼國整體,實際上是他胡亂按照後世大明的模式來搞的。
也不是說大明這套整體不行,反而是太先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