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盧琰、潘美二人可在貝州?」
這樣的人才,張鉊當然多多益善,心情頓時也好了很多,連帶著對郭威的觀感,也好了不少。
郭威點了點頭,「臣到貝州之時,就把他們帶了過來,現正在行宮外等候召見。」
張鉊大喜,「召盧琰、潘美、史彥超、張永德四人覲見。」
說完,張鉊突然像是想起什麼來了一樣看著郭威,笑呵呵的說道。
「郭公既然舉賢不避親,舉薦了女婿張永德,但朕聽聞郭公外甥李重進,也驍勇果決,為何不舉薦呀?」
郭威看著張鉊回答道:「臣外甥李重進,確實驍果。惜乎為人毛躁,不好讀書,只能做一勇將,非是王左之才,因此臣沒有舉薦。」
若是換個帝王,肯定要懷疑郭威有所保留,但張鉊知道郭威說的是實話。
歷史上趙匡胤篡位後,張永德八面玲瓏活了下來,而且還活的不錯。但李重進在淮南識人不明,進退失據,只能全家殉了後周。
不過這也可以看出來,李重進雖然能力差張永德一些,但為人更加爽直。
所以張鉊也對郭威說道:「就算只是勇將,也是大周的英才啊!傳召,讓李重進也進宮覲見。」
郭威聽到張鉊不但沒有絲毫懷疑,還連李重進也召了進來,頓時對於張鉊的印象也大為改觀。
等到五人進來後,張鉊一一細問,盧琰果然飽學宏博又有見識。潘美不僅人長得英俊正氣,應對更是得體。
張永德有方面之才,史彥超、李重進也是至少能與趙延進、王全斌等媲美的勇將。
張鉊豪氣頓生,當即擢拔盧琰為中書知制誥,潘美入憾山都為將頭隨侍左右,張永德出為滄州刺史,史彥超、李重進入左右龍驤衛為將頭。
郭威見張鉊如此大度,他當然不知道張鉊是從歷史上知道了這幾位的名聲,還以為張鉊是在給他面子,立刻感動的哽咽了起來。
「臣昔日跟隨劉知遠,不識天時,多有爭鬥與聖人,不想聖人如此寬宏大量,陛下真乃天縱英主,劉知遠不如陛下遠甚!」
張鉊哈哈一笑,若是郭威真能為他所用,其實
也還是不錯,至少張鉊準備拿下馬楚和南平,然後三路伐蜀的時候就能用得著。
因為張鉊準備將江淮行省平章、徐州府武寧軍節度使馬昭遠(馬鷂子)調來做南下大軍的方面主將。
正好讓郭威去鎮守徐州,一邊考察能力,一邊看看是否真的臣服。
正在此時,東京的宰相張希崇派來了急使,原來是馬希廣待不住了,想要回楚國去。
張鉊當即下令,命郭威隨駕去東京,大軍加速前進。
馬楚的事,佈局了大半年,到了該收網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