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在衡水縣北大戰一個時辰,雖然張昭節是狂奔二百里到的,人馬俱疲,但還是打出了極為出色的戰果。
他以七百騎猛衝河東軍四千餘騎,一個衝擊就將劉詞率領的河東軍精騎左營打崩,劉詞仗著水性好,投漳水游到了對面才勉強得免。
而他這一崩,很快就引起了兩翼騷擾的河東吐谷渾輕騎的崩潰。
最後還是慕容彥超見情況危急,燒了漳河浮橋,拋棄了漳河以北的兩千騎,才率剩下的兩千多人跑掉。
張昭節沒有足夠的渡河船隻,只能一邊搜尋民夫搶修浮橋,一邊派人向張鉊彙報戰況。
而訊息傳到河東軍營,劉知遠大驚,他沒想到契丹人竟然已經衰弱到如此地步了,這麼輕易就被突襲打敗。
而到了關鍵時刻,劉知遠還是顯示出了足夠的軍事素質,他先是遣軍猛攻貝州州城清河,連河東軍的牙兵都上了戰場。
一直在貝州以南和劉知遠打地鼠的馮暉和羅善德,趕緊派兵到清河城下牽制河東軍。
雙方從日出大戰到深夜,戰況相當激烈,河東軍甚至幾次登上城頭。
第二日河東軍仍然出兵攻打清河城,同樣戰鼓震天,只不過烈度低了一些。
而且是早上激烈,到了中午就小了,下午幾乎又變成了以前那種低烈度的狀態。
馮暉和羅善德以及符彥卿,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攻城戰上,沒人覺察到異常。
結果到了第四日,永濟渠上幾條被河東軍控制浮橋,突然燃起了大火。
三人這才發現不妙,趕緊出兵一看,河東軍兵營中只有千餘老弱,其餘主力,早就渡河跑路了。
馮、羅、符三人恍然大悟,特別是馮暉和羅善德更知道,一定是契丹兵馬被擊潰了。
三人於是一面派信使急速往北,一邊趕緊修復浮橋。
而同時,張鉊也才率大軍到達衡水,這倒不是張鉊不懂兵貴神速的道理,而是這次長途奔襲契丹軍後,所攜帶的糧草不足了。
人倒是無所謂,這點苦還是能吃的,但是戰馬不行。
雖然不缺少青草料和乾草料,但是高蛋白的大豆、黑豆、雀麥(燕麥)等沒有了。
像是周軍河西這種能爆高速、高負重的頂級戰馬,少了這些東西,根本跑不起來。
要是不管不顧的強行用,耗費又太大了,為了突襲搞廢幾千匹良馬,那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張鉊只能集中補給精飼料給張昭節,讓他先一步去突襲,自己則率大軍以略高於步兵速度南下。
這事也給張鉊提了個醒,以後要多注意吃苦耐勞蒙古馬的培育了。
五月十三,馮暉、羅善德、符彥卿聯合派出的信使找到了張鉊,同時三人也派精騎摸到了河東軍的尾巴,正在和殿後的河東騎兵交戰。
張鉊收到訊息後,就不急了,既然突襲不成,要打堂堂之戰,那隻要知道河東軍的行蹤就行了。
他乾脆在冀州州城信度縣,也就是後世河北衡水冀縣停留了幾天,為戰馬補充了精飼料,大軍修整了兩天後,才開始追擊。
五月十九,張鉊在南宮匯合了羅善德、符彥卿、馮暉三部一萬人,共兩萬大軍抓著河東軍的尾巴緊追不捨。
同時,已經退到了邢州平鄉縣的劉知遠,因一直無法甩掉周軍騎兵的尾隨,乾脆就退到平鄉縣西南的雞澤縣城下寨,他四萬人依靠漳水而立,意圖來個以逸待勞加半渡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