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617章 烈士暮年 壯心不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7章 烈士暮年 壯心不見 (2 / 5)

他還是此時典型的武人模樣,對國家、朝廷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收稅、封官這個層面。

說白了,在他們眼中,國家、朝廷不過是內部用來分贓的工具。

雖然從某些角度來說,確實是這樣,但當國家、朝廷只有這個功能後,那就是天下的災難,所有人的災難。

張鉊與符彥卿談論過對於國家、朝廷的設想。

對張鉊提出的對內立國以仁,立法以寬,忠信為本,以禮為導引,教百姓向善。使武將不敢以力枉法,文臣不敢以權徇私,令四民各安,天下為和。

對外則以禮法為甲冑,以文華為干戈,強中國而控四方,如周天子故事,夏君夷民,尊周禮而各有不同。

張鉊的這些設想,讓符彥卿聽的心潮澎湃,如同拉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至於激動的當場潸然淚下,恨不能晚生二十年,以追隨聖主。

這種超越了現實物質,在精神層面的極大震撼,根本不是劉知遠那老一套封官許願所能撼動的。

所以對於劉知遠打出的糖衣炮彈,符彥卿照單全收,一邊虛與委蛇,一邊清查符家和貝州內部的不安定因素。

等劉知遠反應過來時,貝州城內與他有所勾聯的人,基本都被連根拔起了,馮暉和羅善德也率軍八千,來到貝州西南十餘里處下寨了。

劉知遠這才知道上了當,狂怒的他立刻命令河東軍準備攻城,但是到了此刻,一切都已經晚了。

先是為他控制吐谷渾騎兵的同母異父弟慕容彥超來報,發現大隊騎兵穿過貝州往北去的痕跡。

而且慕容彥超手下的探馬,無法越過武邑到武強這一帶,繼續北上去檢視。

河東軍上下大驚,都認為是周軍騎兵已經提前穿過貝州去打契丹人了,劉知遠甚至都做好放棄貝州,從清河退往他掌控牢固的邢州鉅鹿縣一帶。

但緊接著,第二個訊息傳來,郭威在合漳谷口大敗,折損了六千多兵馬。

而擊敗他的正是打著黃羅傘蓋和鑲銀邊三辰旗的周軍主力,最少有四萬之眾,周軍名將閻晉、張昭忠、張昭就、張昭駿等都在。

這下,本來差點想要退守鉅鹿一線的河東軍又平靜下來了。

因為按照他們對張周武力的推算,核心的精銳,也就是五萬上下。

此時合漳谷口出現了黃羅傘蓋,周國名將出現了一堆,還輕鬆擊敗了郭威的兩萬多人,那麼在合漳谷口的,肯定就是周國主力。

如果周國主力在合漳谷口,那穿過貝州而去的,就不會是主力,應該是去遲滯契丹南下的少量精騎,至多不會超過一萬騎。

第二日,更加準確的資訊傳來,郭威在合漳谷口被擊敗後,無法在漳河沿岸立足。

於是命郭謹率三千精銳,火速入了滏陽固守,自己則率萬餘士兵,沿著漳河往上,一直退到了河東的涉縣,這才穩住腳跟。

涉縣位於漳河分支清漳河畔,郭威將合漳的物資轉運到了涉縣,於是這裡就成了囤積河東軍一半軍需的大本營。

河東軍用來控制漳河的滏陽則成為了一座孤城,涉縣通往滏陽的漳水,也徹底被周軍掌握。

這下就把劉知遠給坑慘了,逼得他必須要做出選擇。

因為此時從黃河北上到幽州,就只有兩條路可走,即漳水與永濟渠。

滏陽是河東軍卡住漳水的關鍵點,貝州州城清河縣則是控扼永濟渠的重要樞紐。

如今章滏陽被圍,貝州州城清河也沒拿下,以劉知遠的軍力,勢必就只能保住一方。

王峻和蘇逢吉都力勸劉知遠當機立斷,離開貝州清河,往西退走邢、洺二州,隨後南下解滏陽之圍,力保河東涉縣到相州滏陽一帶無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