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皆是天下忠勇雙全的賢臣名將,如何圖不得蜀中?”
李孝逢啞口無言,只能低頭不語。
張烈明卻不放過他,“初見兄長,就知是學識淵博之人,怎能還不如某這淪於吐蕃的荒野之人明白道理追隨聖君,天下一統,救萬民於水火的道理呢?
如今距大朝喪亂已經百八十年,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戶口十不存一,殘暴無德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正是撥亂反正之時。
我輩讀書人,生於此亂世,為何不提三尺之劍,秉捨生取義之心,開萬世之太平呢?”
張鉊是知道如何對付這些讀書人的,這套話,也是他教張烈明說的。
現在張周最大的優勢,就是佔據了中原上國的道德高地,可以隨意把其餘諸國指為割據分裂之人。
果然這一套話,迅速就戳中了李孝逢內心深處的弱點。
因為他自小學習的典籍,無一不不是在尊崇天下一統這個主題,所褒揚的忠臣義士,無一不是維護天下一統的大忠臣。
大一統這個概念,是所有讀書人心裡都越不過去的一道坎。
當然,李孝逢不可能現在就屈服,他很快調整了一下心態,緩緩說道。
“我父子入蜀已經幾十年,生養皆賴蜀地沃野,兩代君王也待遇甚厚,斷無變節之禮。”
張烈明模仿著張鉊的樣子,大氣豪邁的一揮手。
“兄長何出此言?弟豈是那種教唆人背棄主上的小人?我大周拿下蜀中,也不需要挑唆孟蜀君臣,只需要天兵壓境即可。
跟兄長說這些話,那只是希望大軍入蜀之後,能儘量少傷害百姓,若能在蜀中有知心之人,亦方便約束入蜀兵將。”
李孝逢驚訝的看著張烈明,突然覺得這個傢伙竟然還有這仁善一面,還未感慨的說兩句話,張烈明就神神秘秘的看著他。
“弟這幾日將兄長品行,告予了皇帝,經過百般哭求,陛下已經基本同意放被俘的蜀國將士回蜀了,也同意了兄長叔父一家去往蜀中,只不過還有個李韓氏的兄弟,想要跟著一起去。”
張烈明說的輕描淡寫,李孝逢也沒有多麼注意,他甚至都沒太注意到最後一句,反而是狂喜的主動抓住張烈明的手。
“陛下真的願意放人?”
“君無戲言!陛下說放,就一定會放。”張烈明可定的說道。
“不過以兄長的身份,恐怕並不適合與陛下商談,最好還是能讓令尊這種級別的重臣過來一趟。”
李孝逢從來就不是張鉊要拉攏的目標,或者說不是主要目標,主要目標是他父親李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