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590章 昔日因,今日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0章 昔日因,今日果 (4 / 6)

身在東京開封府的張昭,雖然還沒有想到涼州的情況,已經比較嚴重,但他也明白關中乃至涼州一帶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歷時一年半的關中漕運疏通和評估,終於出結果了。

一個巨大的問題擺在了張昭的面前,那就是渭水的水量,比之盛唐時期,最少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這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渭河通往黃河的運河漕渠,已經很難再行駛幾十噸以上的大船了。

這就表示,來自中原和途經中原的糧食,越來越難以透過運河抵達關中。

而同時自古漢水改道以後,蜀中的糧食也不能輕易的運往關中。

河西的糧食也一樣,盛唐時,河西糧食的運輸方式是透過黃河運到靈州,乃至河套地區。

要運到關中,陸路和水路都極為麻煩,十石出發,到了關中也最多還有一二石。

可以說水運條件的變化,徹底掐死了關中最後能成為帝王之都的機會。

雖然張昭在這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要將都城放在四通八達的洛陽。

但是關中的衰落,會嚴重削弱朝廷對於河西的控制。

畢竟從洛陽到涼州承天府,有數千裡之遙。

不管是自己巡幸而去,還是派人鎮守,都有非常多的缺點。

這就是天意呀!西北從半溼潤地區進入半乾旱地區,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江南、兩湖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已經成了必然。

不過,渭水和漕渠的疏通工作,還是得繼續。

衰落是有一個緩慢過程的,既然自己決心在河中、波斯等地繼續用兵,那麼就要儘量的延緩關中以及河西的衰落。

安排完了漕渠的事情,張昭又把張烈成召進了宮,上次關於李孝逢叔父,彰武鎮承信郎李大郎的事情,也勉強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張烈成這次就是把李大郎,帶來秘密拜見張昭的。

在張昭的印象中,能從一介輔兵,一躍成為承信郎的人,很可能是跟頓珠、蠻熊這種差不多。

但見到這個李大郎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流露出了驚訝的情緒。

因為眼前的這位承信郎,雖然給人一種飽經風霜的氣質,但實際上長的相當清秀。

他也並不是特別強壯,只是手長腳長,一看就是擅奔跑,擅射箭的靈敏型選手。

而在見他之前,張烈成也將這個李大郎的一些情況,對張昭做了說明。

錦衣衛探查得知,李大郎雖然有些怨恨他的母親,但實際上在這股怨恨之中,還夾雜著一些小小的自卑。

因為他母親是名門閨秀,而父親只是一個田野裡的農夫。

李大郎很可能覺得,母親不辭而別,是因為跟他父親的這段婚姻,讓他那個名門之後的母親,覺得有些難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