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559章 李郡公三計定揚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9章 李郡公三計定揚州 (1 / 4)

東都揚州府的常備軍,是南唐禁軍龍捷軍三千人,其中正兵兩千五百人,其餘軍官、軍官親隨、伙伕等約為五百人。

這個編制,在南唐來說,是挺不正常的。

因為在南唐,禁軍編制通常以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每廂應為兩萬五千人,廂最高長官為都指揮使,有正副之分,廂之上設有番號軍,每番號軍設有左右兩廂。

如果按照正常的編制,南唐一個番號禁軍,應該是有五萬人的,但實際上別說是南唐,就是中原朝廷也不可能保持這樣的常備軍編制。

所以此時禁軍編制,大多沒有廂,而是兩軍比如左軍右軍之上,就是番號軍了。

一個營五百人,五營為軍就是兩千五百人,一個番號軍下轄兩個軍,也就是五千人的規模。

廂這個編制固定滿員,那是在宋朝國家富裕,人口多起來以後的事。

那麼此時,廂這個編制大多用來幹什麼呢?

一是給武官加銜,什麼廂都指揮使,或者都指揮使,聽著就威風。

二是在戰時,會將民夫、州縣兵或者團結鄉兵等輔兵塞進來,迅速將一個平日裡五千人的軍,膨脹為幾萬人的大軍。

這與張昭這邊是一樣的,張昭的禁軍,比如羽林衛就是一衛三千人,左右兩衛共六千人。

張昭其實也在考慮,要不要在編制中弄一個類似架子師的廂出來。

因為此時正處於中國古代冷兵器的巔峰,一個勇悍的甲士,非常需要其他輔助人員。

而南唐駐守東都的龍捷軍奇特之處在於,它只有三千人,也沒分左右軍,實際上就只有一個軍的規模。

這個怎麼看都怎麼有點奇怪的編制,正是南唐的獨特政治體制導致的。

李璟的兒子李弘冀不是順位繼承人,所以李璟不得不讓他擔任可以培植私人勢力的東都留守和東都尹這兩職務。

只是這樣一來,就在駐守東都府揚州的軍隊上,就要不同以往了。

要是像在江寧一樣,設定禁軍六部加上一些其他禁軍,在江寧周圍擺四五萬人的模式,那就不合適東都府揚州了。

哪怕就是減半也不行,因為這容易導致東都留守的實力太過膨脹。

所以李璟的解決方案就是,只給一個禁軍名號,還不是滿編滿員。

除此之外,龍捷軍說是禁軍,但是從武器到餉銀,都按照比禁軍低很多,但比州縣兵好一點的模式來。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駐守東都府揚州的龍捷軍,是個乙等師。

用這樣的乙等師,鎮守揚州這樣的地方。

唉!只能說,南唐自稱李唐後人,好處沒學到,黨爭、繼承人打出狗腦子,這兩樣那是真的學廢了。

於是,得益於南唐朝廷的完美助攻,一股腦衝進揚州東都留守署衙的高懷德部,很快就擊潰了駐守在這裡了幾百南唐守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