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一聲參見陛下,王周眼淚的都下來了,還有些破音。
“王翁快快請起!”張昭在外面擺完了儀仗,到了王周屋中,當然就不擺了。
他親自把王周扶起來後,身邊的內侍上前,拿出了一卷赭黃色的帛書大聲宣讀了起來。
“王周者,魏州人也,不屈胡虜,忠臣為國,歷任涇源彰義軍、定州義武軍皆有仁名。
為嘉獎忠義仁勇,特封定州伯,賜錢千貫,錦緞千五百匹,蔭一子為錦衣親軍千戶。”
這定州伯沒有世襲罔替四字,那麼表示在王周去世後,兒子繼承的話,就只能繼承一份錦衣親軍中的俸祿官了。
大約能蔭庇到指揮副使,到了孫子就只剩下了一個千戶,除了俸祿,什麼事也管不了。
不過也不一定,因為張昭把明朝的衛所制度撿起來,用到他自己的錦衣親軍中是有深意的。
衛所制這玩意,在中國之內,不管你打多少補丁,衰敗是必然的,因為上官沒了剝削物件,自然就只能剝削手下計程車兵。
但用在國外就不一樣了,因為夏君夷民有的是人剝削,所以極大可能會從衛所制變異為八旗制。
張昭就準備這麼幹,當然滿清那套不通婚,還修築滿城把人圈起來的變態搞法他不會用。
這麼看來的話,到了此後幾十年間,只要家裡捨得花錢,蔭庇的錦衣親衛官職,也是可以變成實職的。
王周當然不知道張昭心裡的彎彎繞繞,他現在哪管什麼伯爵不能世襲罔替云云,張昭還願意封賞他們,那就表示還是準備原諒他們這些投降過契丹之晉臣的。
“臣,叩謝聖人恩典!”大喜的王周再次叩謝。
“王翁請起,你是忠臣,與其他人不一樣。”
張昭頗為感慨的說道,但實際上他是故意這麼說的,把話題引到這個方向去,好藉機召見其他後晉節度使。
果然,聽到張昭這麼說,王周欲言又止,最後還撞壯起膽子對張昭說道。
“聖人過譽了,臣屈膝之人算得什麼忠臣,真正的忠臣另有其人啊!”
張昭沒想到王周沒去說符彥卿等人的事,而是說另有忠臣。
是說皇甫遇嗎?確實是忠臣,但皇甫遇的兒子和妻子張昭已經派人去尋找了,侄子皇甫衝也帶在身邊作為了親衛。
“王翁說的忠臣,乃是何人?”
“前貝州永清軍節度使梁漢章為大軍前驅英勇戰死,可為忠臣。
奉國軍指揮使王清力戰殞命,自日至幕,所部兵卒無一屈膝,可為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