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虔釗已經準備好了,如果雍遼大戰,雍國是戰勝方,他就立刻率軍往鳳翔府突圍,然後和佔據鳳翔府的孫漢韶一起走斜谷水(褒斜道)退回蜀中。
畢竟張昭當時為了騙取孟昶三十萬石糧食,默許蜀國拓寬、疏通了褒斜道,這會張虔釗正好用來跑路。
只是張虔釗沒想到,雍遼決戰的勝負和張昭進位周天子並預備稱帝的訊息,早就傳到了長安,只是長安留守曹元忠封鎖了訊息。
這位張天子的好岳父,能力不算很突出,但那也是相對來說。
作為歷史上能在歸義軍這種情況下,表湖三十年而沒出什麼大問題的人,怎麼可能是個庸才?
曹元忠準確的算中了張虔釗在等什麼訊息,於是他乾脆嚴密封鎖訊息,一直把蜀軍拖在子午谷附近。
他等的,就是充鑾駕護衛使馮暉率領的這一萬五千人援軍。
此時蜀國,正在頂在周國的屁股後面,實力也不算弱,動員能力還很強。
如果不把他們打疼,以後張昭與契丹、劉知遠和吳唐大戰的時候,哪能安心?
於是曹元忠所求的,就是要狠狠打擊蜀軍,這也是張昭的要求,不求佔蜀國一寸土,但一定要把孟昶給打怕。
因為張昭知道,孟昶就是個承受力很弱的權二代,只要打沒他的信心,他就會很快沉迷酒色之間,在錦官城中把後宮當青樓逛的。
那時候,張昭就可以安心對付其他真正的強敵了。
。
。
十二月底,從涼州出發的張昭家卷,在馮暉率領的一萬五千大軍護送下,到達了長安以北的乾縣一帶。
此次馮暉帶來的一萬五千人中,其中超過一萬人都是徵召起來的各族義從驍騎和少量團結弓手。
剩下的幾千人中,有馮暉掌握的銀槍效節都一千二百人,原本護衛涼州永訓宮和永壽宮的番上宿衛一千人。
這二千二百人,都是有六成披鐵甲的精銳。
他們一到,曹元忠手下的兵力,立刻就富裕了起來,從九千多人,增加到兩萬四千人,精銳甲兵都有四千多人,足夠對付蜀軍了。
而此時蜀軍,還在沿著子午谷一兩裡地就建一個砦堡,用這種笨辦法,保證大軍的行動不受阻礙。
並且張虔釗還把自己精心訓練的兩千騎兵給放了出去,進行一定程度的遮蔽。
而鳳翔府的孫漢韶,也領兵往郿縣一帶移動,以接應張虔釗。
若說秦軍耐苦戰,那蜀軍最大的優點,就是耐苦熬,而且是非常突出的能熬。
他們的行軍和紮營條件放到張昭這邊,麾下軍馬估計早就支撐不住,寧願出去死戰了。
但蜀軍不但能支撐下去,他們還能繼續不斷的修砦堡,幹起活來簡直就像是沒有感情的機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