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碎葉諸部上給張昭的菊兒汗稱號,實際上就是龐特勤用過的這個闕字。
聯想到碎葉曾經也是龐特勤喀喇汗國的國土,不得不說,自稱菊兒汗,喀喇汗國是有傳承的。
張昭當時不知道,還笑呵呵的接受了。
等回到涼州才知道,瑪德,原來是這麼回事,實在太羞恥了!所以他再也沒讓人提起過菊兒汗這個稱號。
而喀喇汗國,在龐特勤之後,就開始走偏了。
他們不敢用尊號,改成了正可汗為阿爾斯愣汗,也就是獅子汗,副汗為布格拉汗,也就是公駱駝汗,而且還可以一代代往下傳。
從天可汗,變成了代表動物的獅子和公駱駝,這什麼牛馬?
逼格已經低到海平面以下了,所以這當然也不是尊號可汗。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耶律大石在得到回鶻、蔑兒乞、烏里古、室韋等十數個民族部落共同推舉為菊兒汗之後,天下間,特別是草原部族那麼震驚了吧。
因為自從唐玄宗去世的762年起,到耶律大石被推舉為菊兒汗1132年止,整整三百七十年了,草原上第一次出現了諸族共推的尊號可汗菊兒汗。
快四百年間唯一的尊號可汗,當然要被下面的一票用名字、宗教、奇奇怪怪動物為汗號的小可汗,稱為眾汗之汗了。
而這次,經過了菊兒汗尊號的忽悠之後,張天王也狠狠惡補了關於草原可汗上尊號的規矩。
他發誓,要把這被忽悠的羞恥經歷,變成事實。
他要當這一百八十年來,唯一的尊號可汗!
其實在這之前,有一個人也能得到尊號可汗,那就是張昭的便宜伯父耶律阿保機。
但耶律阿保機不敢當,因為他們契丹人是搞可汗世選的,他要是敢去要尊號可汗,那不就坐實了契丹這種制度的合法性了。
所以耶律阿保機為了把契丹可汗的位置傳於子孫,乾脆不去要尊號可汗,而直接當皇帝。
可以說,這都被逼的,要不是耶律阿保機為了把世選制變成世襲制,早就自己跑去讓人推戴上尊號了。
至於,草原尊號遠不如中原帝號尊貴的問題。
比如唐太宗得到天可汗稱號後,幾乎沒有用過,還是以大唐皇帝的資格下令。
還有滿清諸帝,也從來沒用蒙古人上的尊號,而是稱大清皇帝的問題。
這實際上是中原天無二日的文化所決定了的,草原可汗和帝國皇帝,必須要有一個高低,所以他們更喜歡用更尊貴的皇帝稱號。
但張昭不這麼覺得,尊號可汗多好的東西啊!
可以用大攪動大漠風雲,可以將草原禍水向西邊引,可以增強草原民族的向心力。
當然要用,還要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