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壽雖然內心強烈希望耶律德光馬上南下滅晉國,然後扶持他當中原天子,但述律平在此,也不敢亂說。
耶律德光也倒是想立刻就發兵南下攻打晉朝,但身後的太后述律平是知道厲害的,她深知中原是沒那麼好進。
所以沒等耶律德光說話,這位性格強勢、作風彪悍的太后先點了點頭。
耶律德光見狀,也只能同意趙延壽的建議,有些氣鼓鼓的問道。
“那何人可以出使晉國呢?”
趙延壽回答道:“臣身邊的掌書記齊榮,有雄辯之才,更兼應變之能,可以讓它作為正使出使晉國,訓斥晉主,並打聽清楚到底是誰,在攛掇晉主作如此叛逆之舉。”
耶律德光贊同地點了點頭,“可,那就把齊榮叫來,某親自交代一番,讓他出使晉國吧。”
。
。
。
武達兒此刻,也正站在高昌回鶻的王宮大殿之中,對於他來說,高昌回鶻的王公及其王室,他並不陌生。
從曹氏歸義軍時代起,武達兒就經常被作為使者派往高昌回鶻,不過,如今的高昌城與昔日可不相同了。
昔日高昌不過是座兩萬餘人的小城,但現在,高昌城因為地處商路要道,幾年之間就大變了模樣,武達兒猜測,城中起碼有了五萬人以上。
雖然這些年,張昭一直在致力於將大量的行商勸走南線。
不過北線沿途水草豐茂,城池眾多,居民也多,相應的買賣各種物品的買家相對較多的多。
加上北線不用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所以雖然張昭一直在扶持南線,但走北線的行商仍然佔到了一半以上。
總的來說,得益於張昭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絲綢之路,高昌回鶻也因此商貿大為興盛。
單就高昌城來說,已然成了河西走廊上除了涼州以外,最大也是最富庶的城市了。
看到了這些,以及高昌回鶻的王帳禁衛身上都可以披著錦緞以後,武達兒終於明白了張昭為什麼要急著吞下高昌回鶻了。
作為新一代的強權,歸義軍身邊蹲著這麼個富得流油的攔路賊,不吞了他,老天都看不下去。
也只有吞下了高昌回鶻,整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利潤,才會被張昭所壟斷。
而且這是一筆穩賺不虧的生意,高昌回鶻立國六十多年,蹲坐於絲綢之路的要道上,國內有漢唐時期漢人開墾的良田百萬畝,更有良馬十餘萬匹,牛羊更是無數。
吞了他,起碼要相當於三到四個定難軍,而還沒有定難軍那麼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