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足足談了一個時辰,送走曹延敬後,韓匡業就開始給耶律德光寫條陳,因為他終於弄清楚那河西張昭的一切了。
原來此子是昔年歸義軍節度使張義潮的曾孫,目前已經全有河西隴右,還拿下了定難軍。
麾下戰將百員,甲騎甲士一萬有餘,宿衛精銳超過兩萬,另有各部族輕騎五萬以上,已成一方強權,不是隨意可以拿捏小國之主了。
他在河西隴右,說是要歸漢,實乃是靠各嗢末、党項、回鶻支援。
幾個月前的渾河之戰,實際上是因為他們被府州折家矇騙,以為大契丹要去幹涉他們奪取夏州。
張昭本意是嚇阻,但手下軍將為了戰功,私自將事情鬧大。
這情況韓匡業是信的,因為不但是河西兵將這麼幹,中原的牙兵,契丹的各部族軍首領,也喜歡這麼幹。
不過這河西韓王,雖然實力不俗,但內部矛盾不少。
河西漢人以沙、肅兩州為主頗有怨言,南部秦、渭等州,也不滿張昭重用嗢末、党項等族的政策離心離德。
最後,韓匡業的出了結論,張昭有一定的實力,但內部問題不小,暫時很難和大契丹抗衡。
若是能挑撥起內部紛爭,並不難對付,但不適宜現在矛盾並未徹底激化的當下,就去與之敵對。
。
。
就在韓匡業與曹延敬密談的第二天,武達兒等歸義軍一正兩副三使,就受到正式的接見。
而在這幾天中,武達兒四處拜見契丹貴族,茶磚、冰糖、白糖、于闐美玉、河西良馬不要錢的往外送。
連耶律德光的叔叔耶律安端都收了一匹雄健的折耳馬,而對武達兒等人印象大為改觀。
武達兒在下面參拜,耶律德光則在上面思考。
跟著韓匡業套來的情報,耶律德光對張昭有了詳細的認識,當然這個詳細,是他自己以為的。
在耶律德光眼中,張昭是個很有心計,也很有統帥能力的人主。
屬於那種典型有一票戰鬥力強悍的手下,但其他方面一塌湖塗的小國(部落)之主。
這種人,耶律德光在草原和遼東的山林中見的多了,比如那些林海深處的女直人。
不過他們絕大部分,最後不是成了耶律家的爪牙,就是被耶律家給滅了。
張昭與他們的區別,不過就是佔據了河西之地,跟草原遼東大山比起來還算富庶。
出身漢人世家,識得些字,眼界和手段要高明一點而已。
算得上一世之雄,但跟他這種聖文神武的君王一比,就要差的多。
“大晉國河西隴右節度大使,歸義軍使,韓王張昭,特遣在下等為特使拜見上國天子。
特奉天竺那爛陀寺波斯匿王手抄大日頂經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