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瀚海唐兒歸> 第363章 河朔,祖宗之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3章 河朔,祖宗之地 (1 / 4)

關內道,豐安軍,此地位於黃河岸邊,交通極為便利。

因為有黃河水穿過,也不缺灌既的水源,加之地下水豐富,是除了靈州一帶,朔方節度使轄地最為重要的瓜果糧食產區。

張希崇未到之前,靈州靈武軍的一部分糧草供應,就是從豐安軍轉運過去的。

豐安軍在開元之前,可是軍事重鎮,兵額足足有八千人。

但到了此時,中原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國力、戶口銳減,豐安軍甚至一度被廢棄。

後唐明宗時,朝廷財政好轉一些之後,方才重新恢復,目前駐軍三百餘,周圍党項牧民約有幾千人。

張昭到的時候,豐安軍的一個鎮將,早就在軍堡外跪地等候了。

雖然豐安軍並不是屬於河西管轄,但這一點也不讓人奇怪,因為豐安軍這些年的好日子,都是張昭帶來的。

自從張昭主政河西隴右一年來,整個河西隴右的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哪怕就是在大唐開元以前,也很難找得出來一個能與張昭相比的河西隴右節度大使。

張昭這一年可謂馬不停蹄,足跡幾乎走遍了河西主要的區域。

他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輕徭薄賦,打擊不法,使得河西社會安定,主要馳道上可謂夜不閉戶。

河西原本的人地矛盾,也在張昭手中得以極大化解。

因為河西的人地矛盾,看似是大家族和大部落佔據了大量的土地,把窮苦百姓當做牛馬一樣壓榨,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

但實際上,只要瞭解一組數字,就知道這完全是在扯澹。

張昭此時的地盤,約等於後世九成五的甘肅,加上包括西寧在內的青海東部和小部分內蒙、寧夏、陝西。

要知道,光是甘肅的面積,後世就有四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加上其他地區,張昭控制的怎麼也有五十萬平方公里。

這幾乎是跟一個法國相當的面積,就算其中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很多,但養活兩百萬人出頭,綽綽有餘了。

之所以出現人多地少的局面,那是因為以前的河西社會不穩定。

漢人、嗢末各部、龍家、回鶻、諸羌、沙陀、党項乃至其他大大小小奇怪的部落互相攻伐,長時間處在你不殺人,別人就要殺你的情況中。

這種混亂的局勢下,普通人離開了家族、部落,註定就無法生存,哪怕就是一兩百人的小部落都不安全,所以逼得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抱團生存。

這人一紮堆,自然就人多地少了,豪門大族、大姓部落趁機兼併土地,控制人口。

但張昭一來,情況立刻就改觀了。

他都不用強令這些各地的豪強們交出強佔的土地和人口,只需要搞好治安,然後四處按照在涼州的老搞法,用錢砸基建就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