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心中,韓王是法王菩薩,是神佛轉世,哪可能會死?
一個穿著皮袍子,內襯鎖子甲的吐蕃弓手大聲怒吼過後,另一個穿著藏式扎甲的鄯州七部吐谷渾重甲兵,也斬釘截鐵的說道。
“對!金珠大師說過,韓王是天上的菩薩,他給雪山上的人帶來了好日子,自從有了韓王,去年冬天都沒有白災,法王菩薩是不會死的。”
此時,編制已經被打亂,下面的人都是來自各個鎮軍,他們七嘴八舌的喊著,不斷給周邊人打氣,竟然奇蹟般的沒有潰退下去,
只不過心氣有些低了,重新又被党項人壓了回來。
就在此時,隆隆的鼓聲彷佛從天邊傳來,一面面日月星三辰旗下,張昭沒有帶兜鍪沒穿甲胃,而是穿了一件白袍,手裡拿著他那把標誌性的橫刀。
張大王在上百鼓樂手的護衛下,於鼓樂聲中,在戰場上左奔右跑,他要讓所有人看見,他張昭還在。
“萬勝!萬勝!”所到之處,歡呼聲震天響起,所有人都看見了,韓王並沒有死。
章小彪一下就怒了,這些定難軍的戎賊竟然詛咒韓王,這一瞬間,他都感覺不到胳膊上的痠疼,興奮的吼叫聲中,章小彪王家壯漢一起往前壓去。
張昭如同一個人形強心針,他跑到哪,哪的歸義軍士氣就大振。
而定難軍那邊,剛剛還說人家主帥已死,但瞬間就被打臉,士氣狂降的同時,也讓士兵們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眼看著歸義軍起碼四五千重步兵在軍官的指揮下,向著自己這邊壓來,李彝殷還是保持了一定的鎮定,他現在還有兩張王牌沒有打。
李光睿控制的六百連環馬。
李彝殷身邊還有五百橫山羌步軍,也就是後世西夏的橫山步跋子。
五百橫山步跋子身穿厚皮甲,手持強攻,這些生活在橫山一帶的羌人是最好的山地步兵,一般不作為列陣而斗的重步使用。
歷史上李元昊在北宋在橫山一帶反覆爭奪的時候,經常利用橫山步跋子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能力,在橫山中遲滯宋軍。
然後為西夏軍隊挑選有利戰場,以及快速穿插,利用機動性形成區域性優勢兵力來用的。
不過此時,李彝殷的軍事才能,遠不如他的五世侄孫李元昊,橫山步跋子實際上是被李彝殷當做親衛來使用的。
李彝殷用他們的行動迅捷,來掩護自己逃走,或者是像現在這樣的戰場上用來護衛安全。
思考了十幾息,李彝殷做出了決定。
“我兒率連環馬出擊,直衝對面的步兵,他們陣型已亂,速速擊潰他們。
三郎、五郎抽調所有還能能調動的輕騎,隨連環馬後多殺傷蕃賊,橫山步軍結陣護衛某!”
所謂連環馬,是定難軍內部對於重甲騎兵的一種稱呼。
不過由於受定難軍的自身經濟實力制約,這六百連環馬並不能做到人馬鐵甲。
只有騎士能身穿鐵扎甲,或者牛皮甲配環鎖鎧,馬兒只有頭骨處有鐵片和胸前有一截扎甲防禦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