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吾以天下臣之,爾欲以一鎮抗之,不亦難乎!宜審思之,無取後悔!”
軍營中的安重榮此刻已經被氣瘋了,倒不是他知道杜英乾的好事,而是他接到了石敬瑭最後一封,勸他罷兵認罪的詔書。
這種詔書嘛,沒什麼稀奇的,自從安審琦庇護代北各族,常常搶劫南下的契丹商人,辱罵、毆打契丹使者後。
石敬瑭就沒少給安重榮下這種勸他的詔書,安重榮氣的是,石敬瑭這封詔書透露出來的邏輯。
‘吾因契丹得天下,爾因吾致富貴,吾不敢忘德,爾乃忘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石敬瑭是因為契丹人的幫助得到天下的,你是因為我而富貴的。
你看我,看我,我得到了契丹人的幫助,哪怕是當了中原天子還不忘契丹人的恩德,仍然認耶律德光為父親。
這是多麼的孝順啊!
你安重榮就不能學學我嗎?學學我這樣做個孝順知道感恩的人,就不行嗎?
古往今來的頂尖邏輯鬼才也就這樣了!石敬瑭硬生生把他父事契丹的無恥,包裝成了孝順感恩。
起兵要求拿回燕雲,北逐契丹的安重榮,反到成為了不知道感恩,沒有忠義的亂賊。
“此吾等萬世之恥也!”安重榮大吼一聲,氣得臉上黑雲密佈。
雖然此人是個莽撞武夫,做事手段也很粗糙,但有一點,那就是他對於身份唐人的自豪和對石敬瑭賣國無恥的唾棄,以及遏制契丹人瘋狂擴張的決心,是無可置疑的。
“這等毫無廉恥之人,怎能做我等的天子?傳令三軍,直下鄴都,先殺杜重威,再殺石敬瑭!”
。。。。
宗城,也就是河北威縣附近,此地位於鎮州和鄴都之間。
南下的安重榮兩萬五千大軍和北上的杜重威六萬大軍,就在城外五里處相遇了。
雙方都是以步軍為主,杜重威騎兵只有一千兩千人,安重榮也只有數百吐谷渾騎兵。
所以偵查工作做得並不怎麼樣,不過雖然是突然遇見,但安重榮沒有縮回去固守的心思,杜重威也沒退回宗城去。
因為按照此時武人們的德行,能野戰絕不守城。
沒有個五倍以上的兵力差距就守城,豈不是顯的兵爺們沒有能耐,不敢死戰嘛!
當下,安重榮擺了個防守的偃月陣,成德軍雖然人少,但多鐵甲,多強弓硬弩,擺個偃月陣等著杜重威來攻打。
杜重威這邊也沒什麼好猶豫的,你擺出了偃月陣,那我人多,就上去打唄。
作為禁軍主力的護國軍和護聖軍,大部分軍官一半士兵都是河東軍出身,彼此配合默契,也是打老了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