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州城慶州刺史署衙外,陰義進外穿一件黑色圓領衫,內裡穿著一件內襯皮甲,帶著幾個隨從跟李延禮往署衙內走去。
他是陰鷂子的表弟,也是張昭的表弟,陰家是張昭奶奶的孃家,因此在張昭掌權後,陰家人也很快獲得了重用。
守在署衙門外的党項衛兵都認識李延禮這個二衙內,是以沒有阻攔就讓李延禮進去了。
慶州党項原本是住在鄯州一帶的東山党項,唐初被安置到了慶州。
當年,這些被安置在慶州東山部黨項,和安置在夏州的跑平夏部黨項,是可以並稱的兩個最大黨項部落。
不過平夏部在唐末迅速漢化,衣食住行基本開始與漢人無二,拓跋部也得到了李姓的賜姓,逐漸強大了起來。
而慶州的東山部黨項最開始面臨的局面,沒有平夏部那麼困難,是以他們的漢化程度非常緩慢,整個唐末連打醬油的都算不上,因此也沒撈到賜姓。
李延禮他們的李姓,還是透過與平夏部不斷聯姻,最後趁著大唐亡國沒人管這些,才開始獲得姓李的權力。
等李延禮帶著陰義進進去的時候,慶州刺史署衙中,已經亂糟糟的坐滿了人。
穿著灰色或者黃褐色衣服,一看就有些屌絲模樣的,是慶州的東山部黨項土著。
而那些穿著青黑色圓領袍,也說著党項話的,應該就是平夏部定難軍來的人。
陰義進今天來這,是來處理一起糾紛的。
在接到張昭密令挑起與定難軍衝突,並請示張昭以後,鎮守原州的劉再升立刻做了個局。
他將嚴令禁止銷售的河西精鐵五百斤,賣給了前來求購的李延禮,而後又透過秘密渠道,把這件事透露給了與定難軍有關的党項商人。
此時乃是九三八年,距離定難軍被後唐朝廷討伐,也不過才過去五年時間。
定難軍此時還有點處於應激狀態,生怕中原朝廷又來要求他們移鎮。
是以在這五年中,定難軍一邊對中原朝廷極為恭順,一邊拼命擴充自己的實力。
對於這落入到東山党項中的五百斤精鐵,當然會引起定難軍的覬覦,五百斤精鐵,可以做十幾套不錯的特扎甲了。
而李延禮的父親,慶州刺史李元在貪婪無比,他本來是眼饞兒子李延禮在張昭那裡獲得的棉甲。
但棉甲的工藝是歸義軍最大的秘密,慶州党項還是半遊牧狀態,就是給了工藝,他們也做不出來。
於是就退而求其次,希望得到五百斤河西精鐵,自己做鐵扎甲。
可是五百斤精鐵才到,定難軍的就找上門來了,提出願意用兩倍的價錢購買。
李元在貪圖銀錢,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
當然,最騷的是,他把五百斤精鐵賣給定難軍以後,貪心不足又讓李延禮去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