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為何要這樣做?信長兒驍勇,模樣又好,還帶了幾百驍騎,恐怕東京的天子一見就會喜歡上,不讓他回河西可怎麼辦?”
“三娘這麼自信,石敬瑭一定會留下信長兒?”
“那是自然,他是妾身苦心教導的好孩兒,天下間有幾個少年郎能與他相比?”說到自己的兒子,曹三娘子顯得十分自信。
張昭想了一想,才開口對曹三娘子說道:“某把信長兒派去東京,實有不得已的原因。”
張昭這不得已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現在地位漸高,以前那種自己親自上陣的事情,會越來越少。
而慕容信長,實際上就是張昭給自己選的替身,衝鋒陷陣時的替身。
這次讓慕容信長去東京見石敬瑭,實際上就是一個考驗。
慕容信長如果被石敬瑭全力挽留,還是要想法回到張昭身邊,那麼就算他透過了考核。
以後除了沒有帝位的繼承權以外,慕容信長就會跟他兒子沒什麼兩樣。
要是沒透過考核,留在了東京燈紅酒綠,也省的張昭繼續花大力氣和感情去投入了。
而且,十年後中原劇變,身在開封的慕容信長,也還可以發揮出想象不到的作用。
至於最後一點,就是他的私心了,他想透過慕容信長和永樂公主的婚姻,讓代北武勳集團一定程度上接納他。
從而為張昭以後吞下朔方節度使,打擊定難軍李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至於跟慕容信長一起去的六百驍騎,張昭並不擔心,他張昭不是宋明那種文臣封疆大吏,而是形同外藩的藩國節鎮。
石敬瑭也不是口含天憲的真命天子,而是個被所有人鄙視的兒皇帝。
此時的石敬瑭,可以說是千百年來,中原王朝帝王中,最被人看不起的。
歷史上連遠在西域的李聖天都鄙視他,敢當著晉朝使臣面的譏諷。
中原就更不用說了,安重榮那句‘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就是在鄙夷石敬瑭的情況下說的。
實際上在石敬瑭賣國求榮當兒皇帝之前,五代雖然亂,但中原天子的顏面還沒有被各地武夫扯下來,徹底踩到泥地裡。
可石敬瑭一登基,直接讓皇帝、天子這個稱號,變成了一個大號的節度使而已。
所以,石敬瑭就算打算把歸義軍的六百驍騎留下來,必定要給超幾倍的補償才行。
而且這六百驍騎中,有一半是沙州各大族和河西唐兒組成,他們對於張昭的從崇拜,不是簡單金銀財寶能打動的,更何況,金銀財寶,張昭給的更多。
石敬瑭真正能拉攏的,就是那兩百多出身六穀部的騎兵。
而這些騎兵,張昭隨時可以從涼州、鄯州、蘭州、桃州拉出來更多,只要有足夠的裝備和一定訓練。
張昭早有後手,這兩百多騎兵,就是送給石敬瑭的誘餌,他只要吃了下去,就要被張太尉用大義牽著鼻子走了。
------題外話------
怕萬一有要稽核的地方,提前發出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