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白從信來說,如果能夠出其不意重創叛軍的騎兵部隊,那是最好的。
但如果敵人已經有防備,那能借此找到準確的叛軍存糧點,也是一個不錯的收穫。
。。。。
張驍果並不知道他的謹慎,救他自己和這一千多騎兵的性命。
作為叛軍中數得上號的驍將,張驍果還是有點能力的,就是賀川也有很多方面要仰仗他。
所以在散出去大量的探馬和遊奕軍之後,張驍果就明顯發現了不對勁。
如果對面來的只有一千餘騎兵,那他手下的探馬和遊奕軍就不會被人打得這麼慘。
在騎兵對戰中,一方壓縮一方的搜尋空間,是最常見,也是最管用的手段。
兩支騎兵往往在快要接近的時候,一定會爆發又多又激烈的狗鬥,以求讓對方變成‘瞎子’。
主帥也往往能從這種小規模的狗鬥中,推測出敵方的數量。
果然,當孫驍果感覺到戰鬥越來越激烈,已經有些應付不了的時候,探馬終於送來了驚人的訊息。
大約有三千名名騎兵,從北、西兩面趕了過來,而本就不樂意被當做誘餌的周十將,在得到孫驍果的通報之後,乾脆捨棄了兩千石糧食,跑回了興平縣中。
這是個正確的選擇,孫驍果也在歸義軍騎兵的包圍尚未完成的時候,開始帶領騎兵隊伍撤回西渭橋。
雙方在渭河北岸,展開了更加激烈的小部隊搏殺,甚至上百人的追逐戰。
而此時,張昭率領的大軍已經離西渭橋不足六十里了,在解決了到底是不是單獨和叛軍作戰的問題之後,歸義軍的行動速度可謂非常驚人。
而且張昭也還不知道,他這次的決定將為整個關中,保留住最後的一點生機。
因為在被此次亂軍洗劫之前。此時的關中實際上還擁有著二百餘萬的人口。
光是長安河附近的興平、萬年等縣,就擁有人口二十餘萬,可以說長安還沒有完全殘破。
歷史上此次叛亂鬧得並不是很大,但也讓整個長安以及周圍各縣損失了六七萬的人口,算上邠、乾等州,起碼沒了超過十萬。
叛亂不是很大,可這導致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嚇跑了很多關中農戶。
而關中人口銳減以後,中原王朝就已經不太守得住這塊地方了。
此時,逐步富強起來的後蜀,看到了中原王朝在關中的虛弱,加緊了對關中地區的進攻。
這又導致了後十年中,關中一共發生了大小戰亂三十餘次。
而十年後,在那個好吃人膽的趙思綰叛亂,以及後蜀攻佔成鳳秦等州的戰爭中,會將整個關中人口銳減一半以上,有人口十餘萬的長安十不存一。
自此秦漢唐三朝得以強盛的根基,中華文化的腹心地關中平原,就再也沒有崛起過了。
張昭沒有選擇與安審琦等匯合之後再來攻擊叛軍,卻又在冥冥之中,保留了一個還算有些基礎的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