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張昭的法王不但是天竺、安西和羌塘認可的法王,河西佛門實際上也認可了的。
他在娑摩若寺加冕的時候瓜沙肅三州的佛門,也是派了首座高僧參與的。
這是張昭擊敗天方教徒,收復安西佛門中心疏勒,重建疏勒大雲寺,以及去天竺護法之後該得的。
哪怕他只有幾千人,佛門護教法王的尊號也實至名歸,沒人敢不服。
所以河西都僧統龍辯對張昭恭敬的很,不恭敬不行,敢扎刺,那你一準心不誠,張昭甚至敢說龍辯習的佛法是假的,把他開除僧籍。
龍辯這個名字,聽著是個漢人,但實際上他是焉耆人。
當年焉耆王龍氏,甚至是安西軍的五姓三王家之一。
不過焉耆被吐蕃人攻陷後,龍氏選擇了屈服,隨後被吐蕃人遷移到了肅州安居。
所以,當龍辯進來後,張昭一點都不奇怪他是一副偏斯基泰人的長相。
兩人寒暄了一會,主要是張昭在回憶當年五姓三王家對於大唐的忠貞,並且讓白從信、薛守禮、裴同遠等人與他見了見禮。
龜茲白、寧遠薛、疏勒裴、焉耆龍加上張昭與于闐李氏的親密關係,大唐興盛時期在安西的五大土著王,就齊活了。
“既然與都僧統都是一家人,那某也就不說兩家話了,咱們都是大唐忠良後代,自當互相扶持。
翌日大朝強大,再派天兵西進的時候,也能恢復祖先的榮光。
都僧統,龍家在肅州繁衍日眾,米糧肉油,供應可還充足?”
嗯,不過短短半個時辰,張昭就與龍辯成了自家人了。
龍辯苦笑一聲,現在肅州龍家被分成了兩部分,上肅州依附歸義軍,下肅州被甘州回鶻控制。
歸義軍還好點,也就要了個名義,每年進貢點牛羊就行了,甘州回鶻可就不一樣,一直在蠶食下肅州的土地。
肅州就是後世的酒泉,土地本來就比較貧瘠,這裡擠了五六萬龍家人和三四萬甘州回鶻,日子過的不能說大富大貴,至少也是快民不聊生了。
“回法王的話,肅州民生艱難,普通民眾別說肉油,一年到頭能吃了七分飽,就算是好年景了,加之甘州回鶻逼迫日甚,直如生在苦海啊!”
“這都是大朝衰弱了啊!要是在以往,甘州回鶻就也應該居於草原,哪敢在這裡佔據州郡,不過某已經準備擊破藥葛羅家了。”
要團結人,肯定就要找個大家的敵人,正好甘州回鶻豬嫌狗不愛。
他們不但欺負肅州龍家,連草原上的達旦人和涼州的嗢末都不放過。
而且在河西幾乎全是佛教信徒的情況下,甘州回鶻上層還在頑固的信奉摩尼教,簡直就是天生的背黑鍋物件。
說到收拾甘州回鶻,龍辯贊同的不能再贊同點了點頭,但他還沒說話,旁邊白從信摸了摸下巴,突然來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