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阿德南伯爵,以撒滿意地離開烏古城,前往朱夫拉城。
這位伯爵非常聰明,知道自己的地位,不會作出不切實際的幻想。
實際上,以撒在阿拉蓋城和朱夫拉城駐紮了超過三千兵馬,阿德南若有反意,就會被直接蕩平。
朱夫拉城曾是費贊中央在朱夫拉綠洲區的統治中心,由國王直接派遣親信管轄。
聖約瑟蘭之戰結束後,阿德南舍赫向以撒投降,通向朱夫拉城的北大門被開啟,致使當地人心惶惶,爆發內亂。
當地勢力驅逐了費贊中央派來的總督,開城向以撒投降。
“殿下,勞您費心趕來,快進城歇息。”
朱夫拉城執政官莫里斯·克萊帕斯帶著保民官帕帕羅和法官克里斯汀·古滕堡將以撒迎進市政廳。
以撒對原東羅馬帝國的地方行政制度做出了改革,將權力分化。
一個行政區的最高長官稱為執政官,統管一切行政事務。
執政官下屬保民官和地區法官,保民官主要掌管戶籍和治安,戰時掌管民兵和城衛軍。
地區法官掌管司法和監察。
這三位主官由蘇爾特中央直接指派,需要持有由以撒和內政大臣伊蘇爾特聯合印章的文書方能上任。
財稅系統獨立出所有執政區,由財政大臣裡德爾推薦人員前往地方,行使稅收和貢賦的收繳權。
地方上其他下屬官員由三位主官決定,上報到中央,經過以撒准許即可。
公國的法律目前以東羅馬帝國律法為基礎,新增了一些地方特色。
公國中央掌管立法權,各個執政區的城市議會可以提供建議。
一路上,執政官莫里斯向以撒介紹朱夫拉這段時間的變化,簡接誇讚自己的功勞。
這位莫里斯執政官出身坎坷,祖上是科穆寧時期的突厥軍功貴族,兩安德羅尼卡內戰時期,舉家從塞薩洛尼基搬遷至狄奧多羅。
莫里斯出生前,克萊帕斯家族家道中落,少時被韃靼遊牧民劫掠,販賣為奴。
他非常幸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主人,喬治·斯弗朗其斯。
在斯弗朗其斯家族中,莫里斯由於聰明伶俐,學習能力強,被贖身為自由民,跟隨家族年輕人學習文化和武藝。
莫里斯成年後,帶領家族商會四處奔波,走過不少地方,見過各色人等,直到被喬治·斯弗朗其斯舉薦,成為以撒的下屬。
本人懂得三種語言,交際能力強。
以撒將他選派為朱夫拉執政官,就是看中了他在複雜環境下的應變能力。
保民官帕帕羅出自當地勢力,具有四分之一的希臘血統,是以撒與朱夫拉本地勢力妥協的結果。
地方法官克里斯汀是古滕堡的兒子,畢業於佛羅倫薩大學,精通各種律法。
以撒有一搭沒一搭聽著莫里斯的介紹,著重觀察著集市的情況和市民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