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1444,拜占庭再起> 第33章 建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章 建制 (3 / 5)

整座城市隨著流民的加入,變得繁華了些。

鐵匠鋪,肉鋪,糧食店,酒館,妓院紛紛開張。

兩個路人交談著,聲音傳進以撒的耳朵。

“聽說了嗎?伊蘇爾特大人牽頭組建了城市議會,商人、教士、市民、城市衛隊和周邊地主都可以選出自己的代表。”

“議會的職能是什麼?”

“好像只有提議權,不過多少是個職位不是麼。”

城市議會,這是在以撒的建議下,伊蘇爾特搞出來的機構。

議員由城市各個階層產出,沒有工資,可以對上層進行提案。

這樣可以極大協調城內的民族矛盾,極大增進各階層對於城市的歸屬感。

“城市衛隊招募!不限民族!阿拉伯語和希臘語懂得一門即可報名!”

城市中心的小廣場上,城市衛隊正在招新。

這是伊蘇爾特與烏爾達等人談判組建的部隊,商人協會和行政部門各自負擔一半開銷。

員額暫定150人,負責城市的治安和防禦。

招募人員用希臘語和阿拉伯語各說一遍,報名的人不少。

以撒繼續走著,很快就抵達了城內最大的水井。

其實這裡的降水量並不太低,年均降水量在200毫升到250毫升之間,乾旱的主要原因還是土質問題,降下來的雨水無法彙集,全部流入地下。

這也導致這裡的地下水比較發達。

居民們的主要生活用水都來自井水,城內的大型水井目前都由紫衛軍把控,以後會慢慢交給城市衛隊。

發達的地下水系造就了發達的鑽井技術,許多大型井口從古羅馬時期一直用到現在,土著們將其稱為“羅馬井”。

現在城中只有五千餘人,大概有一半是後來的移民,希臘人和斯拉夫人居多,哥特人和拉丁人也有一些。

水資源還是夠用的,等以後人越來越多,就得另行鑽井。

“站住!”

以撒來到城外的軍營,外圍守衛的黑色兵團衛士攔住了他。

以撒脫下兜帽。

“向您致敬,殿下,歡迎到來。”

以撒點點頭,走進兵營。

整體的情況還不錯,以撒走了一圈下來,自己最為重視的衛生問題沒有出岔子。

軍營所有人馬糞便和生活垃圾由專人清理,統一置放在最近的堆肥場,發酵後用以肥地。

以撒隨意尋訪了幾個士兵,發現問題比較統一。

娛樂少了,食物種類少了,與家人見面的機會少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