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還是下不了決定。
以撒只好答應,走出軍營。
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從後世史學家對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評價來看,他是一位優秀的騎士,堅定的指揮官,合格的政治家和差勁的外交家。
他對世界大勢和各方勢力的把控比較膚淺,總喜歡想當然,這是理想主義者的通病。
歷史上,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雅典和底比斯的統治一直不穩定,當地民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
直到奧斯曼緩過勁來,興師動眾前來討伐,君士坦丁才決定放棄兩地,守衛六英里長城。
底比斯和雅典的當地勢力反手投降蘇丹,成為奧斯曼攻打長城的馬前卒。
自己不能坐視這樣的結果出現,一定得做點什麼!
以撒叫來安德烈侍從總管,趕著馬車一同前往雅典城的奴隸市場。
基督教對於奴隸的態度一直不明不白,教會反對將同宗兄弟販賣為奴,至於異教徒奴隸,根本沒法管。
此時市場上有著不少穆斯林奴隸,男女老少都有,他們大多數是近年來遷來的奧斯曼人平民,也有部分被俘虜的戰士。
以撒的目標就是他們。
很容易區分戰士和平民。戰士們的目光充滿不屑,彷彿在嘲弄異教徒的愚蠢,他們相信蘇丹馬上會來救援。
平民則是拖家帶口,目光呆滯,神色驚慌。
奴隸是很好的勞動力,並不會被濫殺,但是他們擔心和家人分離。
年輕力壯的男性奴隸是搶手貨,貌美的女奴更是供不應求。
老人和孩子被棄之如敝履,被買走的年輕男女往往會央求主人將父母兒女一同買走,可是大多時候他們只能得到奴隸主的鞭子。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到處都在上演。
以撒走走停停,時不時下車看看賣相不錯的奴隸,掰開牙口,脫下衣服,看看有無隱疾,是否強壯。
都不太滿意。
這時,人群起了爭執。
一位父親不願和妻女分開,竟掙脫了木枷,打翻了強行拉人的奴隸商人。
“混賬!”商人捂住流血的眼睛,一旁的衛士將男人團團圍住。
“殺了他!”商人用拉丁語吼道。
他懷中的女兒嚇得閉上雙眼。
以撒走上前。
站在衛士和男人之間。
衛士認出了以撒衣服上的徽記,收槍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