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晚唐> 第851章 戰爭的呼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1章 戰爭的呼喚 (1 / 2)

他牽著馬走到鄉上街口,那裡立著一個石牌坊,左右有兩堵告示牆。.

眼下那石牌坊上白馬鄉三個大字下,掛著一個人頭,下面的告示牆上還貼著兩張佈告。臬捩雞不識字,媳婦倒是識的些字,現在每天晚上妻子教他識兩三個字,佈告上面的的內容他只認的依稀幾個。不過他昨天聽鄉長敲鑼打鼓的在這裡大聲宣讀過。這個傢伙是沙陀人撤走時潛伏在這裡的細作,因為試圖偷盜官府公文機密,被發現後報與上司後就地處決斬首示眾。

因為此事,縣裡鄉上今天還特別挨家挨戶的重新核實審察了一番各家各戶人口。臬捩雞因為曾是沙陀軍官,因此還被特別要求又交待了一番來龍去脈的往事。對此,臬捩雞感到十分羞愧,他羞愧自己曾經是個沙陀人。在審察時,他曾大聲的申辯,說他曾祖帶著全家從西域歸唐,那個時候起,他就是大唐子民了。他甚至還想要改掉現在這個名字,不過上面回覆他說改名字要申請,然後送經上面稽核。

臬捩雞沒改成名,他現在還是叫臬捩雞。路過牌坊時,臬捩雞對著那個被油炸過一遍的人頭重重的啐了一口。在他想來,既然留在了這裡,而秦藩又給了他們嶄新的生活,那們他們就應當好好感恩,在這裡開心幸福的生活下去,與過去豎一堵牆。這個人太傻了,放著這樣的好生活不過,卻要落的如此下場。他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我絕不會成為下一個他。

走入大街後,沿街兩旁的嶄新店面讓他心情輕鬆許多。白馬鄉街上,是一個小城堡,四牆周長各一里,鄉堡裡就是兩條交叉十字的街道,把鄉堡劃成了四個區。住宅、鄉公所、學校、商鋪四個街區分明,十字街道兩側則是修建的各個商鋪,規劃的十分合理。這座鄉堡也是新修建的,街面很整潔,上面還鋪了青石板,旁邊修建了水渠,雖然這裡是鄉下,可卻如燕京城一樣,街道上看不到半點牲畜糞便和生活垃圾,鄉公所有專門的人巡察管理,另外鄉堡中也在幾條街道上建有數個公共廁所和公共浴室以及垃圾回收點。

他先牽著馬去了馬坊,鄉兵們訓練結束後都要把馬牽到鄉堡中的馬坊中,那裡有專人照顧馬匹,還能防止馬匹**,以及被鄉兵們拿去私用。交了馬,拿回一面馬牌,臬捩雞掏出了自己的身份牌和戶口牌以及糧票,到糧站買糧。

糧站前買糧的人排起了長隊,鄉上這些吃公糧的人都要憑票買糧。秦藩中的糧價一直不高,但卻是限量購糧,所有生活用品,糧油副食這些,都是需要憑票購買的。這也是因為如今糧食緊缺,不得不實行的限購制度。不過說是限購,但實際上,每個人的定額卻是能夠保證糧食需要的,前提是你不會糧費。

幾個排在前面的鄉兵看到他,連忙對他行禮,臬捩雞回了個禮,自覺的排在後面,並沒有去插隊。在秦藩生活,他也漸漸適應了秦藩的那些規矩。剛開始時,還覺得繁瑣,現在卻覺得理所當然了。

輪到他時,視窗的女店員卻正是他的妻子石氏,憑著他是鄉兵教頭的關係,他也走了點後門,讓妻子在糧站謀了個吃公家飯的差事。本來他是不願意妻子出來做事的,不過妻子卻說家裡地佃給別人,她搬到街上與他一起住,她又不願意整天呆在家,因此看別的女人在鄉上做事吃公家飯,便也讓他幫著謀了個。

石氏看到是他,一臉的笑意,“訓練結束了啊。”

“嗯,我來把這個月的糧油領回去,順便接你下班。”臬捩雞面對妻子的時候,總是那麼的溫柔。

石氏利落的接過身份牌戶口牌和糧票,一會就把手序辦好了。旁邊馬上有兩個三十左右的壯婦人對著糧票,把一袋糧食和菜油都稱好提了上來。她們也都知道外面的就是石氏的丈夫,甚至還跟著開了幾句玩笑。這兩個婦人,也都是外地逃難來的流民,雖然官上已經給她們分了地,安了家,但現在誤了農時,她們又沒男人,因此官上最後安排她們在這裡做工,生活倒也又恢復了希望。

領了糧油,臬捩雞退到一邊等了小半個時辰,石氏也就下班換崗了,夫妻兩個一個扛糧一個提油,雙雙把家還。回到家中,這房子是鄉上的公房,給做為鄉兵教頭的住所,一個帶小院的宅子,並不算小,推開門進去,卻見老丈人一家正在層裡。

妻子是大女兒,丈人家中還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本來家裡還有兩個兒女的,結果前兩個都在雲州時先後被徵了兵,最後都戰死了。也正是因此,當傳說又要徵兵時,他們一家才終於拖家帶口的艱難逃到了傳說中的希望之地秦藩。

老丈人一家其實是粟特人,也是當年隨沙陀一起南下內附大唐的西域胡人。不過他們在雲州居住幾代,卻是早和唐人通婚,如今也說著一口利落的唐官話,甚至連外貌都看不太出胡人特徵了。岳母是邊地漢人,在女婿家裡倒也大方,沒等他們回來,已經做好了飯了。

“我女婿就是有本事,鄉下大宅子和二百多畝地,這鄉上頭還有個院子,每月還能拿上萬錢薪水,真有出息,當初這女婿沒選錯人。”老丈人過來拍了拍臬捩雞的肩膀笑著道。

夫妻兩給兩老見過禮,“怎麼這麼晚過來,有啥事嗎?”

岳母在圍裙上擦了兩把手,道:“是有點事,這不來找你們兩口子拿主意嘛。昨天,有人來家提親,相中了你二妹。是一戶河南來的流民,拖家帶口的家裡人多,十幾口子人哩,家裡老爺子下面兄弟三個,三兄弟聽說都是讀書人哩,只可惜老大老二沒在了兵亂裡,老爺子身子骨也不好,現在一家全靠那三郎君。那三郎君倒是長的很好,文俊,也結實。只是他家十幾口人哩,一家擔子全壓在他身上。我們擔心二姐嫁過去,得受苦吃罪呢,本不想同意,可這死妮子自己卻是相中了,這不,只好來問你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