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 第619章 名將之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9章 名將之威 (1 / 2)

(感謝無畏所謂打賞)

夏稅結束,李璟開啟李讓遞上來的夏稅報表,看著上面的一排排阿拉伯數字,不由的嘿嘿笑了起來。

現在整個李璟治下各州縣都在說安東郡王愛民如子,換了個極仁慈愛民的新稅法,攤丁入畝之後,田賦與各種加收和瑤役的丁役錢等一起,每畝才只收三十文錢。如果只有十畝田,那隻要交三百錢,就算是那些擁有萬畝良田的大地主,也不過是三十萬錢,摺合一下才三百貫。對於這些大地主們來說,三百貫,也就買一套上好的玻璃飾品而已。

就連最近登州發行的幾份報紙和雜誌與週刊上,都有無數的文人們爭相的給李璟寫詩頌揚,讓李璟每天看報時都有些小小得意。

人人都以為李璟吐血大虧本了,其實李璟一點也沒有虧本。在今年以前,李璟對於那些移民們根本沒徵過稅,今年是第一次徵稅。而那些中原百姓常見的加派啊雜稅什麼的,李璟的治下根本就沒有這樣幹過。

大家只看到李璟治下十州五十五縣之地,三百餘萬百姓,只收得了三十萬貫錢的夏稅,還因此得向百姓承諾不再免費徵他們做瑤役、力役等等。

可誰又知道,其實這三十萬貫是李璟白賺到的。起碼,前幾年,李璟就一文錢稅也沒收到過。

當然,這指是的田賦。

李璟前幾年商稅還是收了不少的。就算現在公佈的三十稅一的商稅,也只是表面的情況而已。實際上,完整的商稅還是不少的,在鎮**的地盤上,濟水、黃河,還有渤海、黃海,以及轄內沿海的諸港口、補給點,都設立關卡。商隊路過,這是要交稅的。另外,各個州縣城,商隊入城也是要交稅的。再加上所有在鎮**境內的商鋪、商隊都得辦理經營執照,這也是要交稅的。有鋪面經營,還要交稅。

各種的稅交下來,絕不會少,不過與商人們的利潤相比,也算不得什麼。這個收稅的數字,鎮**可是控制的很好的。更何況,鎮**還有諸多特種經營的商品,如鹽、茶、鐵、鎧甲、武器、酒、香水、玻璃、冰糖等等,這些都被列入特種商品。無一例外,這些商品都被課以重稅。

鎮**的登州鹽,產量巨大銷售各地,幾乎已經達到傾銷的程度,沒有哪個鹽池或者鹽廠的鹽能與登州鹽相比,登州鹽質量好價格更便宜的跟沙子似的。可再便宜也擋不住鎮**擁有的巨大市場銷量相比,薄利多銷的模式下,登州鹽搞死了同是海鹽的淮鹽,弄跨了湖鹽的解鹽,更衝擊了西北的青鹽。

曬鹽這種無投入,純暴利的生意,每月都能給李璟帶來大量的利潤。

現在李璟根本不需要再自己去賣鹽,幾十個鹽廠只顧生產鹽,然後直接運到港**給那些鹽商好了。那些鹽商們交納一筆重稅後,便能以低廉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登州鹽。要多少就有多少,無限量。

登州港現在已經超越了廣州,成為了大唐第一大海港。登州城現在的擁有的居民也達到了五十萬人之眾,成為大唐十大都市之列。李璟建的新登州城已經擴建了兩次,擁有了三道城牆,內有無數街坊,是整個北方的不夜之城。

夏稅田賦方面的只收了三十萬貫錢,可是商稅這邊卻收了足足一千多萬貫。

李璟數了好多遍,才終於確認,不是他看錯了,確實是一千多萬貫。這個數字,簡直有些不敢相信。

不過這還並不是李璟最大的收益,李璟最大的財源不是稅收,而是鎮**擁有的這些藩鎮所有的工坊、商隊、海上船隊。整個鎮**擁有無數的工坊,同時還有無數與那些商人和大族們合作經營的工坊商鋪等。

光是玻璃和白酒以及鹽這三樣壟斷xìng的商品,帶給李璟的利潤就是極為驚人的。

乾符四年上半年,李讓呈給李璟的報表上清楚的寫明著,鎮**現在擁有兩千三百多萬貫的庫存,糧食更是擁有一千二百多萬石的米、麥、粟、大豆,以及一千多萬石的薯藥粉、芋粉和藕粉。

鎮**的庫藏無比的豐富,足夠支撐五年之久。

薯藥和芋頭雖然屬於粗糧雜食,並不太好吃。可對於那些餓怕的移民百姓來說,這些高產的食物簡直就是寶。特別是李璟在各縣鄉建立了制粉廠後,今年更是引得更多的百姓栽種薯藥和芋頭。去年鎮**總共種植了約二百萬畝薯藥和芋頭,結果收穫喜人,平均一千五百斤一畝,總共收穫了兩千五百萬斤。五斤左右的薯藥和芋頭就能出一斤粉,五百多萬斤粉。

聽說去年有一戶原先從中原逃難來的百姓,冬天時就用薯藥粉、芋頭粉、藕粉,加上蘿蔔一起,最後做成了粉磚,在家裡砌了一堵粉磚牆。據說這是老輩傳下來的法子,這樣做成的磚牆,就是幾十年都不會壞掉。遇上大飢之年,可以直接把磚取下來泡水,然後煮食充飢。

聽說現在很多百姓家裡,都多多少少弄了那麼一截粉磚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