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唐的後梁有兩個最出名的謀士,號稱謀士雙璧,一個是李振,一個就是敬翔。如今李璟已經在李璟的麾下,擔任著鎮**節度行軍司馬之職,並暫時檢校行軍參謀之職,對於李璟的幫助很大。
而敬翔,歷史上在後梁中,卻是後梁太祖朱溫手下第一謀士。
據李璟記憶中的資料,敬翔並不是一個窮書生,而是一個官宦世家子弟。曾自稱為唐朝平陽郡王敬暉的後代,曾祖父敬琬,做過綏州刺史,祖父敬忻,做過同州掾,即刺史的屬官,父親敬袞,官至集州刺史。
歷史上朱溫的後梁霸業得到敬翔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朱溫至關重要的與秦宗權的爭奪戰中,更加充分展露才能。
朱溫自從有了敬翔這位軍師的輔佐,爭霸事業逐步走向了成功。敬翔的才幹初次顯露是在與秦宗權的爭奪戰中。黃巢死後,部將秦宗權稱帝,並且攻佔了河南西部地區,成為朱溫在中原的最大對手,秦兵壓境,以三十六營兵馬圍攻汴州,朱溫兵少難敵,一方面派人招兵,一方面向外邊求救。在這個過程當中,敬翔的奇謀良策接連不斷,料事如神,最終在汴州北邊的孝村大敗秦宗權,使之勢力大衰,後來朱溫又調集重兵圍殲,秦宗權被捉,押赴長安處斬,朱溫也因此而進封東平郡王。朱溫對敬翔大為讚賞,說他與敬翔相見恨晚,還異常感慨地說:“天降奇人,以佐於我!”此後,凡是遇到軍機大事和施政方略等問題,朱溫都要向敬翔詢問討教對策。
史載敬翔好謀,最擅用詐!
唐昭宗時,封敬翔為檢校右僕shè、太府卿,還被賜號“迎鑾葉贊功臣”。
朱溫稱帝后,更是對敬翔備加重用,朱溫將昔rì唐朝的樞密院改為崇政院,任命敬翔為知樞密院事。這個在唐朝一直由大太監把持的官職,權位甚至在宰相之上。
後來朱溫又升敬翔為光祿大夫、行兵部尚書、金鑾殿大學士,封平陽郡侯。在後梁首次設大學士,便首先授予了敬翔,敬翔成為了後梁第一功臣。
後梁滅,敬翔不肯降後唐自盡而亡。
歷史上,後梁謀士雙璧中的李振最後在後梁亡後降了後唐,敬翔卻國亡自盡。
見到敬翔,李璟仔細的打量了他一遍,年紀與自己相仿,六尺身高,皮質白皙,方臉準鼻,濃眉大眼,儀表堂堂!雖然身體略顯單薄,卻充滿了書生氣息,不過那雙眼睛卻十分明亮有神。
兩人的目光對視在一起,李璟微微一笑,站起身來,直接迎向廳門口,就剛才這幾眼,他已經相信,眼前的這人就是那個後梁第一謀士敬翔。
三兩步走到敬翔面前,李璟與敬翔互相見過禮,然後突然問道:“知道先生很jīng通《chūn秋》的大義,我現在有些根基了,很想學習《chūn秋》裡邊的方法來作戰,以圖更大的事業,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說完,李璟目光直視敬翔,等待著他的回答。其實這句話李璟也是突然想起,歷史上,梟雄朱溫與謀士敬翔第一次見面時,朱溫就是用這句話來考較敬翔的。
敬翔沒有讓李璟失望,他只是沉吟片刻,便說出了那句李璟早在史書上曾經見過的回覆。
“自古至今的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謀而制勝。古代的禮俗到現在都沒有沿襲下來,變化極大,況且是用兵之道。一味學習《chūn秋》就是因循守舊,結果只能是徒有虛名而無實效,百戰難以百勝,那麼大帥的大業也就很難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