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琮連忙解釋道:“李璟率兵奪回青州,淄水大敗叛軍之後,因為聽說王敬武族兄王敬文與王進,率登州水師作亂,所以率兵回返登州去了。宋威率兵追擊王敬武,結果在淄州被叛軍埋伏,折損了好些兵馬。現在叛軍退守淄州,宋威正在圍城攻打,不過叛軍兇悍,一時難下,因此才向朝廷請求援兵。”
李儇皺了皺眉頭,有些不滿的道:“怎麼宋威一個大帥卻還不如麾下將軍李璟。”
“宋威還是不錯的,不過年紀老矣,聽說這次叛亂中他受了箭傷,追擊時在後軍之中,前軍不察,才會中伏。”宰相盧攜卻是與宋威關係極好,此時忙替宋威分說。
田令孜趁機道:“這登州乃我大唐北方重要港口和海上商路要道,若是讓叛軍禍亂登州,那損失極大。李璟將軍回師登州,做的很好。這個時候,不宜調李璟和鎮東軍入京。”頓了頓,田令孜似乎想起來什麼似的道:“老奴前些ri子聽聞,最近登州也不太平。先是大謝砦兵馬使封彰勾結遼東都裡鎮攻打登州,現又有登州水師為亂,這樣的時候,正需要李璟這樣的忠心為國的大將鎮守。另外,我聽說李璟先前率兵入遼東打了幾仗,奪回了兩座城池和幾十萬人口。”
“陛下,自安東都護府從平壤一再內撤,最後撤消到如今,已有百餘年。安史之亂後,遼東之地雖名為唐地,可實早已經失去。河北三鎮一直反覆,陸路與遼東通道早失。眼下渤海國和新羅國都不復往昔強盛,眼下李璟將軍出兵遼東,為朝廷奪回二州,這正是朝廷重新收復遼東的大好時機啊。祖宗打下的疆土,我等子孫後人守土有責。老奴以為,如李璟這樣優秀的大將應當繼續鎮守登州,一來可以平定登州之亂,二來保護北方海上商道,這第三,還可以讓李璟想辦法重新奪回遼東之地。”
田令孜奏道:“陛下,老奴以為朝廷可以重新建安東都護府,老奴願保舉李璟為安東都護。”
為了防止李璟的入京,田令孜這下可謂是費了一番腦筋。他也知道,眼下皇帝正喜歡李璟,這個時候如果硬攔,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丟擲重建安東都護府,根本不是他真的想要什麼收復遼東,而是好把李璟打發的遠遠的。遼東之地各族混雜,早已經成了一片混亂之地。特別是自渤海國和新羅國先後衰弱,而契丹和奚人卻又開始強盛之後,遼東更加的混亂了,簡直就是一個各族混戰之地。遼南的情況還要好些,但越往北,情況越亂。別看李璟現在奪下了遼南兩座大城,但田令孜卻很清楚,如果真的讓李璟去收復遼東,不說其它,光是一個都裡鎮就夠他麻煩的。
更何況,雖然渤海等國衰弱,可事實上遼東一直以來都是處於大唐的名下,和渤海國的實際半控制之下。李璟小打小鬧還好,他要真的打出安東都護府的名號,只怕不論是渤海國,還是現在正對遼東虎視眈眈的契丹,都不會讓李璟好過的。
遼東就是一個爛泥潭,李璟要是一隻腳踏進去,想要再拔出來,可就沒有那麼的容易了。
李儇卻是不明白田令孜的這些九曲十八彎的,他現在已經被田令孜的那番收復遼東,守土有責的話給挑起來了。十三歲的天子,正是年青氣盛之時。只是想了想,他便同意了田令孜的話。
在他看來,那麼強盛的吐蕃和南詔,還有回紇,如今都完全被大唐打的抬不起頭來了,一個小小的遼東又算的了什麼。
“好,那就重建安東都護府,授李璟為安東都護,讓李璟鎮東軍收復遼東遼西。待李璟將軍收復遼東之後,那時朕再調他與鎮東軍入京!”李儇下旨道。
田令孜眼中光芒一閃,沒有想到皇帝居然還念念不忘要調李璟入京。哼,既然如此,那李璟就永遠別想入京。
其它宰相們心中各有所思,但卻沒有人提出反對。一來他們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要是同意讓李璟入京,那便是得罪田令孜。二來,幾個宰相還真沒有覺得收復遼東有什麼問題。他們覺得,如果李璟真能收復遼東,那也是他們宰相任上的一大政績。
安東都護府屬上都護府,其長官為安東都護,正三品,“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罰過,總判府事”。就連於琮也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畢竟,安東都護府當初可是大唐的六大都護之一,李璟做了這位置,就等於是一方大員,和一方藩鎮大帥也相差不了多少了。如果真能收復遼東,到時就算不能入朝,至少也是一方大帥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