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沙門鎮上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島上張燈結綵,燃放爆竿,彷彿元旦新春。島上的那些商戶親眼見證了李瓃率沙門鎮軍將強大的封彰打的落荒而逃,也不由的極為震驚,不少原來心裡還有些異樣想法的人也不由的安靜老實下來。
打了一個大勝仗,李瓃也是毫不吝嗇,不但各隊都按功論賞,給予重賞。另外還有士兵個人的斬將、奪旗、首級軍功也都按軍中明定標準發放。除此外,此戰被李瓃定為以少擊多卻大勝的上獲,全軍所有士兵都獲得上獲獎賞,戰死受傷計程車兵更是撫卹津貼翻倍。
為了慶賀此次大捷,李瓃特意讓島上軍民放假一天,軍民同慶,所有的鎮上百姓還都每人傳送一百錢,一斗米的賞賜。連那些外地前來築城的百姓,也都獲得一斤酒二斤肉的賞賜。
沙門鎮軍的勝利,李瓃的豪爽賞賜,讓所有的百姓都沉浸在這歡樂的氣氛之中,也忘記了李瓃這次有些造反般的戰鬥本質。
這一天,李瓃也暫時的放下了軍務,回到府中,安安靜靜的陪著家人一起吃頓飯。自到島上之後,李瓃一直忙碌,平時連在家中吃個家常飯的時間都少,甚至晚上很少回家睡覺,多是在鎮將府中忙碌到深夜後就留宿在那。這讓韓氏十分不滿,親自去鎮將府送過好幾次飯菜。
王桂娘見李瓃只帶著趙江幾個侍衛回來。一臉欣喜的迎上前來:“夫君回來了。”親自幫李瓃解了披風,還特意往李瓃的後面看了看。
“看啥呢?”李瓃問。
“妾身看夫君今日怎麼沒有帶於師妹和郡主她們一起來啊。”王桂娘輕笑。女人總是敏感的。特別是如今李瓃的身份漸變,原先還只是一個門當戶對的農家子弟,現在卻已經成為了一鎮鎮將,手下數千兵丁,上萬民屬。特別是看著出身高貴的於幼娘和郡主還有蕭玉樓這些女人總是圍著李瓃身邊時,說不妒忌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今日就是想咱們一家人吃個家常飯,一會四妹夫還有三個姐夫也會來,其它人就沒有了。”李瓃知道王桂孃的那點想法。不過他也不說破。
伴著王桂娘進入府中,這是座青磚綠瓦的宅院,宅院很大,裡外三進十幾間房。李瓃先前調了四個殘疾退出隊伍的老軍做了護院,又從那些帶上島的流民中找了四個孤身無家的年青女子幫做家事。院子裡乾乾淨淨,異常整潔。
“娘,三郎回來了。”王桂娘一踏進內院。就高興的喊道。
“三郎回來了啊。”李母正坐在堂上縫著一雙千層底的布鞋,雖然李瓃並不缺這些,可李母卻總要親自給李瓃做鞋。
李瓃上前給韓氏跪下磕了個頭,也算是對經常不能回家來的內疚之情。“兒給母親請安!”
韓氏上前扶起李瓃,幫李瓃輕拍落了肩上的灰塵,“回來就好。還行什麼大禮啊。婉兒,快給三郎倒茶,我去廚房,今天親手給三郎做他最愛吃的冷陶。”
“娘,我來幫你。”王桂娘一邊道。李母拉著桂娘在她耳邊輕聲道:“你說多陪下三郎。他忙,難得回來一次。你還不好好陪下他。今晚把他留下來,有些事情你得主動點。你看杏兒那丫頭多可愛,俺都急著抱孫子了。”
王桂娘臉上飛起兩片紅霞,她自己也著急,總想能快點幫夫君懷個孩子,那樣她也就踏實了。可是李瓃總是很忙,偶爾回家有時也是很早就睡下了。難得有那麼一兩次機會,卻還經常要與婉兒那小人精分去。說也奇怪,雖然說次數有些少,可婚後到現在也小半年了,肚子卻一點動靜也沒。不說她,連婉兒那丫頭也一樣。
杏兒就是張承宗的女兒,當初張承宗一家差點餓死在路邊,這丫頭十分膽大的攔了李瓃的馬車要糧食。先前張承宗一直擔當著李瓃的家丁頭,杏兒和他娘也就一直不時來李瓃家中幫忙做些雜事,陪老太太說邪什麼的。李母自李瓃的二哥也去世之後,現在就喜歡孝,杏兒又聽話懂事,小大人一樣,李母把她親孫女似的疼愛。杏兒給李瓃請了安,不注意就出了廳堂,一會兒卻又拉著她娘回來了。
張承宗的妻子是個河北女人,大方豪爽,笑著給李瓃問安,便趕去廚房給李母幫忙。沒一會,劉守謙的妻子也帶了一男一女兩個七八歲的孩子來給李瓃問安後,也去廚房幫忙去了。這兩家與李瓃家隔的都不算近,難得他們卻經常來李家。劉守謙和張承宗以前本來說是李瓃的家丁頭,又是李瓃救濟幫助他們免於餓死。現在又得李瓃提拔做了都將頭,可謂是李瓃的心腹左右。他們家眷常來家中,李瓃也是比較樂意,這樣也算是能夠更添進一些親密。
三個孩子在一起,總是很熱鬧。劉守謙的兒子石頭在一旁開始向妹妹柔兒和杏兒炫耀他在學堂中認識的字,兩個小姑娘一臉崇拜的看著拿了個樹枝在地上寫寫劃劃的石頭。
王桂娘和婉兒望著三個孩子,眼中都是一臉的喜歡。
“我看回頭可以讓張宏在鎮上張羅一個女塾,把鎮上軍官幕僚們的女孩子,還有其它願意的女孩子教授她們識文認字,學習點文化。”李瓃笑道。
“這倒也是好事。”王桂娘道,“咱們那學堂免費教授島中軍民子弟,可得不少人稱讚呢。”
又聊了一會,李瓃始終沒有看到五姐婉婷,不由奇怪問道:“五姐呢,怎麼回來一直沒看到他?”
婉兒在一旁輕笑出聲道:“一早就被韓家夫人派人接過去了。說是弄了幾塊上好的鏡花綾,準備給她家小娘子做嫁衣來著。說五姐女工好,讓她去幫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