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汴京夢華> 171 ? 弒君(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71 ? 弒君(2) (2 / 3)

接下來,楊晞聽著趙建與他父親等人對罵良久,親眼目睹秦揚抽出佩刀,率先踏上臺階,馬都知也拔出藏在腰間的匕首,擋在趙建面前欲奮力一博。秦揚手起刀落,馬都知舉刀的手懸在半空,脖頸露出一抹緋紅。

“叮……”

匕首砸在地上,清脆的聲音回響在大殿。

馬都知倒了下來,沿著臺階滾落到向從天腳邊。

龍椅上的趙建臨死畏懼,慌忙向臣子求救,那些文官身著大周官袍,食大周祿,卻無一人護駕。直到臨死前趙建才明白,對自己最忠心耿耿的終究只有宦官。

他起身欲逃,被秦揚猛地推了回去,接著鄭銘和兩名裨將飛速上前,兩名裨將負責鉗制趙建,鄭銘拉開早已備好的白緞帶纏在趙建的脖頸上,一手握著一端,用力地往兩邊拉扯。

秦揚握著染血的刀挺立在龍椅前,以此震懾向從天身後的一批官員,他們許多人包括樞密使吳煥,雖然都是向黨骨幹要員,但都沒想到向從天為了大權在握竟然弒君,等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了。他們和楊晞一樣,都被向從天架著進殿參與弒君,徹底斷了退路。

他們低著頭,不忍抬頭細看。

這一點楊晞和他們不同,她的雙眼從始至終盯著趙建,看著他從一開始企圖反抗,雙手抓著脖頸上的緞帶,到臉色逐漸充血漲紅、變黑,雙手無力地落下,最後整個身體都脫力,癱在龍椅上,氣息斷絕,仍睜著雙眼。

看到鄭銘放開趙建後,向從天偏頭望向楊晞,露出一抹“柔和”的笑容。

“巺子,你看見了吧,為父沒騙你,這一次真的將害死你母親的罪人手刃了。”

面對向從天卑鄙無恥的真面目,楊晞只感覺渾身發涼,汗毛倒豎,她一言不發,怔怔地轉身走了。

踏出福寧宮那一刻,她深深地呼了口氣,抬頭看夜空,明亮的圓月,周圍縈繞著滿天繁星,多麼晴朗的夜晚,可她的眼睛為什麼濕潤了?

殺害母親的仇人終於死了,這一天她盼了十幾年,為什麼到頭來她感覺不到一絲快樂和輕松,反而難過得心如刀絞?

“阿寧,為什麼會這樣?”

翌日,整個汴京一片縞素,給這座正值災難的帝國都城更添了一份沉重。

百姓們議論紛紛,都湧到了宣德樓下。不久,內侍省都知到宣德樓上宣讀了先帝的罪己詔和死訊。於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先帝痛感有愧國家,有愧百姓,再者畏懼順軍攻破都城,一時想不開就寫下罪己詔,在昨夜懸梁自盡了。留下遺詔,把帝位傳於年僅三歲的七皇子,加封漢東郡王向從天為晉王,暫時攝政,一幹重臣輔佐。

為悼國喪,攝政王下令開倉放糧,每戶歸還十又一財産,赤貧家庭更是每戶追還十又一。

百姓大喜,猶見青天,紛紛謝恩攝政王。至此,連日來於宣德樓外作亂的百姓、請命的學生終於消停了回去。

城內的混亂倒是平息了,然而順軍還在城外圍堵。坊間有人說順軍會趁著大周先帝崩殂,朝局不穩很快攻陷汴京,城內再次人心惶惶;但又有人反駁曰,有攝政王總理朝政,順軍打不進來,於是百姓又放下心來。

隔天,楊晞去了一趟位於內城州橋附近的裡巷,這兒原本是汴京最繁華的地帶之一,現在卻冷冷清清的。

裡巷約莫一丈寬,兩邊屋院排布整齊,既非豪華也算不得簡陋,居住的都是世代生活在汴京的小家。

她敲門進入一座屋院,就有一名年輕女冠引著她去內院,“自打順軍靠近汴京,真人就帶著我們躲進城裡,一直居住在此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