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汴京夢華> 150 ? 洛蔚寧三戰三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50 ? 洛蔚寧三戰三捷 (2 / 3)

洛蔚寧怒斥,然後旋轉著紅纓槍嚮慕容清刺去,速度迅猛,槍杆的鐵環被震得叮鈴作響,而慕容清幾乎瞧不見槍影,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槍頭已經插進了胸膛。然而她外面雖不穿甲衣,裡面卻套了一件軟甲冑,槍頭恰好插中中間的護心鏡,發出錚的一聲。由於出槍過快又突然受阻,槍杆震得洛蔚寧掌心也麻了。

慕容清挑眉邪笑,趁洛蔚寧意外之際,迅速挑起槍殺退了她,另外幾名順國將領趁機上前掩護慕容清。

大戰持續了幾乎一整天,順國士兵所剩無幾,洛蔚寧和孟樾也殺光了慕容清身邊的將領,但慕容清已被部下拼死掩護沖出陣外,策馬直往通天谷深處去。

洛蔚寧和孟樾策馬追了幾丈遠,卻聽聞身後傳來號角聲,是柳澈讓人放出的訊號,示意勿追。兩人遂拉緊韁繩。

慕容清右臂吃了洛蔚寧一槍,受傷流血,依然得執緊馬韁,以左手捂住傷口。聽到敵軍的號角聲後,她回頭看去,見那紅衣女子卓然立在山頭上,面向著她,大概在嘲笑她吧!

臉上全是不甘,眼眶盈滿了淚水。這是她領兵南下以來,第一次戰敗,還敗得如此狼狽,把她的所有驕傲都打落在地。她要永遠記住洛蔚寧,還有那名紅衣女子,日後必定要親自討回來。

洛蔚寧和孟樾策馬回到戰場,此時戰役也結束了,地上有無數士兵的屍體,還有一些傷殘士兵的哀嚎。大周生存下來計程車兵一些在救助同袍,另一些在努力搜尋還沒斷氣的順國士兵,然後補上一槍。

當柳澈從山上走下來的時候,洛蔚寧下馬迎上前,首先就問:“柳軍師,為什麼放走慕容清?”

柳澈雙手別在身後,氣定神閑地瞥了一眼通天谷深處,道:“不是我要放走,而是擔心順國有援軍。”

山上大火燒了也有一天了,通天谷另一頭的順國軍營看到山頂冒起的濃煙,必然會派兵來查探情況,不知前方有多少敵軍,故柳澈不敢深入追擊。

洛蔚寧聽後心悅誠服,便不再糾結此事,命令士兵埋葬同袍,清點順國士兵的屍體,收拾敵人留下的兵器和馬匹。

他走到一處,命士兵搬開幾具屍體,就看到了被壓在底下,那個被她一箭射死的常山。她蹲下來把常山的屍體正面翻過來,黝黑而稜角分明的臉上,兩隻眼睛死死瞪直,眼珠子永遠不再轉動。

比敵人更可恨的必然是叛國者,此人就該懸掛在汴京城牆讓所有老百姓唾棄。洛蔚寧面容冷酷,從地上執起一把刀,把常山的首級斬了下來。

此次戰役,從東西山火燒順國伏兵到通天谷埋伏,共殲滅順國士兵四萬,包括七名將領。而大周禁軍傷亡卻不足八百。洛蔚寧命李超靖領兵守在山頭上,佔據著一半通天谷,勿讓順國再次奪走。然後她就和柳澈率大軍回馬崗縣。

看到禁軍幾乎全數活著歸來,聽聞全殲了四萬順國士兵的訊息,所有人都驚嘆不已。那些文官、幕僚雖然也為這場大捷高興,稱贊洛蔚寧和柳澈。但依然忍不住酸幾句,說他們不過是有天時地利人和,還勸他們以後不得再違抗朝廷的作戰計劃。

這場大捷把禁軍計程車氣都提振了起來,有柳澈出謀劃策,洛蔚寧親自領兵,他們繼續北上,十日內與順國三戰三捷,佔據了整條通天谷,收複了晉城外圍幾個小鎮,與晉城距離僅剩十裡。

訊息傳回汴京,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為之喜悅,於是坊間許多文人編撰了洛將軍大勝順國公主的故事,說書人在勾欄裡講,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大內垂拱殿。

趙建在早朝上難得地露出了笑容,拿著北境傳回的捷報大贊洛蔚寧年輕有為。因為這幾場大捷,慕容清終於接見了四皇子等議和的使臣,於是他連南逃的想法也打消了。

比趙建更喜悅的人當數太子趙珙,他拱手道:“父皇,如今離原路大半落入順國手裡,而晉城知府還被圍困。既然洛卿立功,必然得重賞。孩兒以為,不如就讓他權知離原路經略安撫使,好鼓舞將士一舉收複離原路。”

趙建捋著白須認真思索了起來。

經略安撫使掌管一路的軍事,大周為了遏止武將權勢,從不授予武將,素來由本路知府或知州兼任。趙建在想這特殊時期,該不該破這個先例讓洛蔚寧權知。

向從天與趙珙只隔了一條通道,聽了趙珙的提議表面沉默不語,心裡卻有點急躁。他沒想到洛蔚寧竟不按朝廷作戰計劃行事,出其不意地打贏了順國。若離原路軍事大權全落在洛蔚寧身上,作戰計劃全憑洛蔚寧擬定,順國未必能攻下晉城,更別說兵臨汴京城下了。

然而趙珙的提議非但有違大周慣例,更讓文官感到利益被剝奪。不等向從天使眼色,兵部尚書就站出來道:“官家,此舉萬萬不可!”

原兵部尚書是六十出頭的嚴準,由於與高縱交往甚密,在高縱被罷官後就換成了現在的向黨之人。

他繼續道:“內憂外患同樣需要兼顧,官家切勿因為順國外患而造成內憂。官家也知,從北境隨著捷報傳回的還有參洛蔚寧的奏本。洛蔚寧雖然贏了幾場大捷,但他一到北境就違抗了朝廷的作戰計劃,如此恃才傲物,實在是對朝廷對官家大不敬,官家宜恩威並施!”

接著又有文官出來附和道:“餘尚書言之有理。洛蔚寧違抗朝廷作戰計劃,足以證明其放浪不羈、不受約束的性情,若權知經略安撫使,恐怕她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官家就不怕養虎為患嗎?”

洛蔚寧在外領兵徵戰,拼死守護汴京的安全,偏偏躲在她背後安享太平的文官還無恥誹謗她。在朝的秦渡、趙珙以及幾名有良知的官員都氣憤不已,為洛蔚寧喊不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