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蔚寧看著秦揚那驕傲又意氣風發的樣子,心裡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既羨慕又忌憚。羨慕他出身將門,自小熟悉用兵之道,反觀自己,雖然身為前鋒將軍,卻不懂為將之道,處處需要人提點。勝在有一身好武藝,可武藝目前也比不過秦揚。
至於忌憚,她與秦揚同樣深愛楊晞,秦揚早已將她視為眼中釘。與這樣的人為敵,怎能不讓人擔心?
……
趁著青軍內訌,柳澈獨自率兵南下,靖亂軍以洛蔚寧率軍作前鋒,秦揚領兵為後援向淮西路南部反攻,兩個月內連克五城,把淮西路各府重新掌控在朝廷中。唯一不足的是當初秦揚請纓前誇下海口,短則兩個月內平定叛亂,現今三個月過去了,卻僅收複了淮西路。
但戰事多變,出征前難以預料。朝堂上趙建和群臣沉浸在連連捷報的喜悅中,並沒對平叛時間過多苛責。接到秦王的請糧請兵上表後,就又迅速撥下兩個月軍糧,並從淮西路以西各府增撥廂軍。
靖亂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往東進攻檀州。
當日柳澈與青軍首領鬧不和,領兵盤踞檀州企圖南下,但因兵力不足,且南邊有眾多廂軍把守,兩個月來,青軍僅攻下兩個縣城。
洛蔚寧和秦揚以為柳澈已到窮途末路,很快就能攻破檀州。哪知道連續攻城半月,用盡各種計謀均被柳澈識破,連城牆也摸不著。加上當地連日大雨,造成人困馬乏。
為了不讓兵馬在檀州城外死耗,秦揚和軍師商議過後,向秦王請命以前軍作後軍,往北折返,先渡江進攻桃州。
雖然撤軍回去就能和楊晞見面了,可攻城半月最後卻半途而廢,洛蔚寧著實心有不甘。
桃州是淮東路門戶之一,與淮西路隔著幾百米寬的淮清江,易守難攻。
洛蔚寧回到桃州對岸的時候正是晌午,陽光照耀下,江水泛起粼粼波光。
她和李家兄弟在岸邊下了馬,瞬間被江面壯觀的場面驚到了。
江上幾十艘戰船林立,秋風拂過,船帆和船上的旌旗獵獵作響。戰船甲板上士兵們排成矩陣,正在練習水上作戰,密密麻麻的身影,看起來足有十萬之眾。
“看來秦王一直在籌備渡江事宜。”李超廣感嘆道。
就在他們收複淮西的兩個月內,秦王就命人召集戰船,調遣兵力,籌備進攻桃州。
“這戰很快就開打了,不知秦王想好渡江策略沒有?”李超靖道。
洛蔚寧平靜道:“去問問就知道了。”
楊晞早已來到船首迎接洛蔚寧,為她卸下笨重的銀甲衣,穿上短甲,披上一襲紅披風。就這樣互相匆匆問候了幾句,還沒來得及緩解兩個餘月的思念,洛蔚寧又趕去了秦王的船艦。
秦王正在甲板上升帳議事,除了一眾幕僚,先行撤回的後軍將軍和副將秦揚也在場。
“末將參見秦王!”洛蔚寧來到中間,單膝跪下道。
秦王面如冠玉,比起出徵之初,儒雅的臉上多了一絲滿意。
“正好,洛將軍也回來了,快起來吧,賜酒!”
說完,秦王身邊的內侍給洛蔚寧端上一杯酒,洛蔚寧接過後朝秦王一揖,“多謝秦王。”
秦王道:“洛將軍辛苦了,本王都聽聞了,這兩個月來,洛將軍率領前軍勇猛無比,視死如歸。收複淮西,你功不可沒!”
當初他故意刁難,安排洛蔚寧生擒柳澈,洛蔚寧無功而歸,他還以為此人不過一介庸夫。可從收複淮西的多場戰役中,洛蔚寧的軍隊雖然少謀,卻武功了得,十分勇猛,成為了攻城的中軍力量,使他不得不對她改觀。
洛蔚寧謙虛道:“秦王殿下過獎了,這都是末將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