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擲彈筒小組在執行前期進攻的火力攻擊任務時候,日軍一防陣地裡他們的擲彈筒兵也在還擊。
只是他們在一防佈置下的擲彈筒兵不多,也就是整場的班用擲彈筒三四個,三四個擲彈筒無法與三營全營集中起來二十多個來抗衡了。
不但無法抗衡,甚至是被打得無處躲藏,來不及撤走,就被炸了好幾個了,與此同時,日軍一防陣地前沿的路障、鐵絲網等都給炸燬了。
還有是一防裡的步機槍手們,也被炸得很狼狽,二防那邊的重機槍想支援一下一防,但一開火,就遭到了中國軍迫擊炮的打擊壓制。
現在日軍的步兵炮被51師炮營給炸掉後,已經沒有什麼大殺器來和152團來對抗了,只能死守著陣地,利用地形的優勢來彌補武器上的稍少劣勢。
日軍現在步炮被炸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是迫擊炮,但被152團的迫擊炮群給盯著不放,只要鬼子迫擊炮一放,這邊就有好幾門炮跟了上來。
三營機炮連的迫擊炮也被集中起來使用,以應對下馬溪這個高地南面的正面區域,而三營各個步兵連裡的小炮排,少量的迫擊炮就用來對付日軍的重機槍。
遠端投放的武器相互制約著、壓制著,當武器的力量在對消後,剩下就是步兵們出動了,三營的步兵衝鋒隊,早就運動到擲彈筒小組後,等待著衝鋒時刻的到來。
羅志成見日軍一防幾乎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和阻止的火力後,立刻通知司號兵,吹響了進攻的號聲。
近一個連的步兵在寬達一里地的正面陣地前,發起了群體式的衝鋒,在煙霧中,在子彈和彈片紛飛的險惡環境下,戰士們前赴後繼,奮勇地向前衝著。
這次輪到了九連主攻,雖然在之前的甘樹壟,九連損失了一個步兵排,但現在把小炮排也加入了步兵行列,每人發一杆步槍,加一個基數的子彈。
三個排一百多號人,雖然偶爾會有人中了流彈會倒下,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拼命地向前衝著,毫無畏懼。
只要有戰士倒下,連裡的衛生兵,就會盡量在第一時間趕到,如果傷勢小的話,士兵自己拿出三角包或是醫護包自己包紮一下。
現在營部的衛生隊也駐紮在營指揮所邊上,受傷頗重計程車兵先會抬到這邊來包紮或是進行簡單的處理,嚴重的立即請擔架兵送後方野戰醫院去。
戰爭像一部運作嚴密的機器一樣,每一個齒輪每一個零件都環環相扣,才能正常運作,才能最終打贏這場戰爭。
而現在的戰鬥,就是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表面上看起來無關重要無關於大局。
實際上,如同蝴蝶效應一樣,任何一個小小的改變或是做得更好,都會對最後的勝利,帶來深刻的影響。
羅志成作為一營之長,現在不單單是順著經驗和能力在工作,在指揮作戰,更多的,也在戰爭中經歷巨大的壓力,在戰爭學習和成長。
以前的七連以及現在的三營,一直在集合著所有指戰員的智慧聰明,在尋求著更好的各種各樣的作戰方法。
但每一次新的戰術試驗,都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會失敗,失敗就會帶來犧牲和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