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高安,原51師153旅旅長張靈武在戰場上被機槍子彈擊中右膝蓋,造成膝蓋嚴重骨折。
由於高安戰地醫護條件很差,傷口當時清理不乾淨,加上送回到大後方的火車上長途勞頓,等到達桂林的後方醫院,他的傷口紅腫流濃,情況十分糟糕。
鑑於創口潰爛面積有擴散的趨勢,不採取斷然措施及時抑制的話,恐怕會危及生命,醫生建議他最好接受截肢處理。
一聽要截肢,張靈武急了,最後都從腰間抽出手槍,一把拍在醫生的桌子上:“不必羅嗦,要踞腿,不如先一槍打死我!”。
醫生也只好戰戰兢兢答應他盡力治療,不截肢。張靈武還不放心,生怕醫生護士在他睡著的時候做手腳,連睡覺都把手槍放在枕頭底下。
傷腿石膏打了大半年,還是不見起色,傷口總是反覆發炎,右腿仍有不保的危險。內地醫療條件有限,若要轉往香港治療,費用昂貴,張靈武難以負擔。
後來王耀祖上報到第九戰區上去,得到特賞養傷費以慰創傷,張靈武這才得以前往香港醫院診治。
由於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張靈武的右腿是保住了,但膝蓋關節卻變得僵直再也不能彎曲,從此他只能直著右腿走路,成了“瘸腿將軍”。
離開部隊好久,張靈武終於回到了久違的74軍,而這時軍內的人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已經不可能官復原職了。
張靈武當時已經去了桂林療傷,留下153旅旅長一職由邱偉達繼任。旅部一裁,各旅長們就得各尋出路了。
有本事的旅長不至於失業,資深的升為副師長,對有需要的師,軍委會還比照日軍的編制,設定了步兵指揮官的職缺,資淺的旅長就調任師步兵指揮官。
51師的原旅長中,151旅周治道最早當上旅長,相對比較資深,他升上了51師副師長,張靈武和接替他的邱偉達則雙雙在1939年6月被調為師步兵指揮官。
不久,邱維達考上了陸軍大學特別班,王耀武又將邱維達調為57師的副師長,拿一份乾薪去讀書,也算是安插到57師去的嫡系。
不過現在的58師高階軍官,卻形成了一個若有若無的小圈子。
包括師長廖齡琦、步兵指揮官李松、第17團團長王博雄、第173團團長蔡人傑、第174團鄧竹秀與補充團團長何嵐。
這些人與王耀祖和軍部之間的關係有點微妙,尤其是廖齡琦,對軍長王耀祖並不惟命是從。
就在這個時候,張靈武拖著一條腿回來報到了,軍長王耀祖提請派他去58師任副師長。
張靈武是王耀祖的親信,王耀祖要派他去58師,既提拔了張靈武,又可藉助他去對58師加強控制。
以張靈武憑他的資歷和戰功,當這個副師長名至實歸,至少在表面上,58師沒什麼閒話可說。
張靈武空降到58師,剛開始也是常常被架空,何況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副師長,但他不是一個吃閒飯的人,決定要幹出一番東西來。
於是張靈武跑回51師來找人,15團團長劉光羽、153團團長盧星都是他的嫡系人馬,甚至都找到了三狗來。